工程热力学 课件 第10、11章 制冷和热泵循环、 蒸汽动力装置循环.ppt

工程热力学 课件 第10、11章 制冷和热泵循环、 蒸汽动力装置循环.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工质为水蒸气的卡诺循环 卡诺循环有可能实现,但存在缺点: 两相物质压缩困难 温限小,热效率不高 膨胀末端蒸汽干度低? * 对卡诺循环的改进 针对:两相物质压缩困难 改进:使乏汽完全凝结 针对:热效率不高;乏汽干度低 改进:增加了过热蒸汽段 * 朗肯循环 Rankine cycle * 朗肯循环基本过程 1-2:过热蒸汽等熵膨胀 2-3:乏汽定压放热 3-4:冷凝水等熵压缩 4-1:给水定压加热 * 朗肯循环T-s图中各点状态 1:主蒸汽(汽轮机入口,过热蒸汽) 2:乏汽(汽轮机出口,湿饱和蒸汽) 3:冷凝水(冷凝器出口,饱和水) 4:给水(水泵出口,未饱和水) * 朗肯循环热效率 * 忽略水泵耗功时的热效率 水泵耗功相对较低,不作精解计算时可忽略 * 汽耗率、热耗率和煤耗率 每产生1kW?h的功所消耗的蒸汽质量称为汽耗率,用符号d表示,单位为kg/(kW?h) * 汽耗率、热耗率和煤耗率 把每产生1kW?h的功需要锅炉提供的热量称为热耗率,用q0 表示,单位为kJ/(kW?h) * 汽耗率、热耗率和煤耗率 火电厂把每产生1kw?h电能消耗的标准煤的克数称为标准煤耗率,常常简称煤耗率,用b0 表示,单位为g/(kW?h) 低位发热量为29308kJ/kg(7000kcal/kg)的煤称为标准煤。 * 汽轮机相对内效率 汽轮机相对内效率是指在汽轮机内实际作功与理论作功(定熵)的比值。 * 提高朗肯循环热效率的途经 平均吸热温度 和平均放热温度 。 提高平均吸热温度或降低平均放热温度都可以提高循环的热效率。 * 主蒸汽温度t1的影响 保持p1、p2不变,将t1提高,则平均吸热温度提高,循环热效率将提高;乏汽干度增加有利于汽轮机安全工作。但提高t1受材料耐热强度限制。 * 原理 原理:利用空气绝热膨胀时温度降低来获得低温。 * 循环各过程 1-2为空气在压气机中的绝热压缩过程; 2-3为热空气在冷却器中的定压放热过程; 3-4为空气在膨胀机中可逆绝热膨胀过程; 4-1为空气在冷藏室中定压吸热过程。 * 制冷系数 单位质量工质向高温热源排放的热量为: 单位质量工质从冷藏室中吸收的热量为: 压缩空气制冷循环系统所消耗的循环净功为: * 制冷系数 空气视为理想气体,且比热容为定值,则: 定义 为循环增压比,可得: * 回热式压缩空气制冷循环 采用叶轮式压缩机和膨胀机以增大空气流量,再辅以回热措施,制冷量得到改善,它在深度冷冻、液化气体等方面获得了实际的应用。 * 回热式压缩空气制冷循环 1-2为空气在回热器中的定压预热过程; 2-3为空气在压缩机中的可逆绝热压缩过程; 3-4为空气在冷却器中的定压放热过程; 4-5为空气在回热器中的定压放热过程; 5-6为空气在膨胀机中可逆绝热膨胀过程; 6-1为空气在冷藏室中的定压吸热过程。 * 10-6 空气液化 10-5 热泵 10-4 压缩蒸气制冷循环 10-3 压缩空气制冷循环 10-1 概述 10-2 逆向卡诺循环 第10章 制冷循环 * 压缩空气制冷循环的优点:工质容易获得、成本低、无毒安全。 缺点:空气的比热容小,单位质量空气的制冷量比较小;吸热、放热均在定压下进行,偏离逆向卡诺循环较大,经济性差。 压缩空气制冷循环特点 * 压缩蒸气制冷循环 用低沸点物质(大气压下的沸点低于0℃)作为工质(制冷剂),利用其在定压下汽化和凝结时温度不变的特性实现定温放热和定温吸热,可以大大提高制冷系数;制冷剂的汽化潜热较大,因此制冷量大。 * 压缩蒸气制冷循环 1-2为从蒸发器中出来的蒸气在压缩机中被可逆绝热压缩的过程; 2-3为过热蒸气在冷凝器中定压放热被冷凝的过程; 3-4为饱和液体在节流阀中节流、降压、降温的过程; 4-1为湿饱和蒸气在蒸发器中定压吸热、汽化的过程。 * 制冷系数 * 状态参数确定:p-h图 * * 蒸汽吸收式制冷循环 常用工质对:氨(制冷剂)+水(吸收剂) 水(制冷剂)+溴化锂 (吸收剂) * 10-6 空气液化 10-4 压缩蒸气制冷循环 10-3 压缩空气制冷循环 10-1 概述 10-2 逆向卡诺循环 第10章 制冷循环 10-5 热泵 * 热泵分类1 根据热泵的驱动方式,热泵可分为: (1)电驱动热泵:以电能驱动压缩机工作的蒸气压缩式或空气压缩式热泵。 (2)燃料发动机驱动热泵:以燃料发动机,如柴(汽)油机、燃气发动机及蒸汽透平驱动压缩机工作的机械压缩式热泵。 (3)热能驱动热泵:有第一类和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以及蒸汽喷射式热泵。 * 热泵分类2 (1)空气源热泵:低温热源为空气,热泵从空气中吸

文档评论(0)

l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精品资料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014505000006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