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中国传统文化.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化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1. 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 1892 种,其中“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 1. 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 1892 种,其中“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 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 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 ) A A .萃取 B .渗析 C .蒸馏 D .干馏 2. 1856 年英国传教士威康臣先生在译着《格物探源》中提到:“天地万物皆以六十四种元质配合而成, 2. 1856 年英国传教士威康臣先生在译着《格物探源》中提到:“天地万物皆以六十四种元质配合而成, 如金银铜铁养轻淡炭等皆是元质,皆由微渺而造”,“微渺”即现代之“原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元质”即现代之“元素”,现在人类发现的化学元素多于六十四种 A .“元质”即现代之“元素”,现在人类发现的化学元素多于六十四种 B .“养、轻、淡”即“氧、氢、氮”三种元素,现代的元素命名更具科学性 B .“养、轻、淡”即“氧、氢、氮”三种元素,现代的元素命名更具科学性 C .上文中提到的八种“元质”包括四种金属“元质”和四种非金属“元质” C .上文中提到的八种“元质”包括四种金属“元质”和四种非金属“元质” D .“微渺”因极其微小,故“微渺”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不可再分 D .“微渺”因极其微小,故“微渺”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不可再分 3. 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3. 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A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B .“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B .“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C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D .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 D .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 4.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本草经集注》中写 4.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本草经集注》中写 A .Na SO2 4B .KNO A .Na SO 2 4 B .KNO 3 C .Ca(NO ) 3 2 D .KIO 3 5 5. 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 335 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 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 ? ? A .氨水 B 硝酸 C .醋 D .卤水 6. 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药物“鼻冲水”,写道:“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 6. 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药物“鼻冲水”,写道:“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 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人脑,非有病不可嗅,虚弱者忌之,宜外用,勿服”。这里的“鼻冲水”是 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人脑,非有病不可嗅,虚弱者忌之,宜外用,勿服”。这里的“鼻冲水”是 A .氨水B A .氨水 B .硝酸 C .醋 D .卤水 7. 《》说:“水银,镕化(加热)还复为丹。”《黄帝九鼎神丹经》中的“柔丹”“伏丹”都是在土釜中加热 Hg 制得的。这里的“丹”是指( ) 8. 我国晋代炼丹家、医学家葛洪所着《抱扑子》一书中记载有“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其中是红A .氯化物 B .合金 C .硫化物 D .氧化物 8. 我国晋代炼丹家、医学家葛洪所着《抱扑子》一书中记载有“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其中是红 色的硫化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色的硫化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汞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A .汞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B .在空气中灼烧发生了分解反应? C C .水银在空气中继续加热又生成硫化汞 D .水银温度计打碎时,立即用纸槽收集洒落的汞珠即可? 早在古代,我国人民就积累了不少对化学物质变化的认识。例如,晋代炼丹家、医学家葛洪所着《抱朴子》一书中记载有“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成丹砂”。这句话中的丹砂指的是HgS ,下列关于这句话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个过程只涉及物理变化B .这个过程是可逆反应 C .这个过程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D .“丹砂烧之成水银”

文档评论(0)

dqy118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上海海滋实业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10115MA7DL1JF2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