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阅读训练同步教学
第二单元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考点1: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考点2:论证方法及作用】
【考点3:论证思路】
【考点4:拓展延伸】
【考点1: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考点3:论证思路】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问题持有的见解和主张,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
中心论点:文章的主要见解称为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统帅和灵魂。
分论点:各部分用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分支论点叫作分论点。分论点是为论证中心论点服务的,应能一段或几段。(并不是每篇议论文都有分论点,有的只有一个中心论点,而无分论点。)
特征:一般是非常明确的判断句(包括肯定的判断与否定的判断)或肯定的陈述句,标志是有判断动词“是”或能愿动词“应该”“必须”“要”等。论点应是正确、鲜明的。
位置:①文章标题。举例:《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标题就是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举例:《敬业与乐业》,论点是文章第一段中的“‘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③文章结尾。举例:《谈创造性思维》(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结尾归纳全文,指出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诸多要素,表明如何成为一创造力的人。
④此外,有的论点需要结合全文内容去概括。举例:《论教养》一文并未直接点明中心论点,而是透过众养”和“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深入浅出,富有现实意义。
教材链接
(思考探究一)通读全文,看看这封书信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文中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作者观点,理清论证思路。
考查形式
1 从全文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2 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3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方法指导
1审题。明确需要概括的是中心论点还是分论点。
2 确定论点。①位置分析法。②归纳分析法。若没有直接表明中心论点/分论点,则要通过阅读文章,归纳段意、层意然后概括总结。③论据反推论点法。分析论据,看它证明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即是中心论点。
3 规范答题。根据题干要求直接写出中心论点/分论点,或用自己的话总结概括。
典型示例
通读全文,看看这封书信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文中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答案:在这封书信中,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之举,立场非常明确,态度非常鲜明。他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也对中国表达了深切的同情。作者从描摹、赞叹圆明园之美和揭露英法联军强盗行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考点2:论证方法及作用】
议论性文章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等。详见下表:
论证方法
特点
效果
举例
举例论证
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4段举了王阳明“格”竹子的事例,证明了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观点。
比喻论证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使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
对比论证
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第3段引用孔子的言论,论述“无业”的害处,从反面论述了“有业之必要”。第4段举百丈禅师的例子,从正面论述“有业”的重要性,正反对比强调了“有业之必要”。
道理论证
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有时作者的分析论述也是道理论证。道理论证可分为引用论证和说理分析两种形式。
使论证更概括深入,更有说服力。
第8段中“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运用道理论证,列出来四条理由论述了“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引用论证
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使论证更有权威性,更有说服力。
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教材链接
(思考探究三)文章的后半部分围绕着“两个强盗”的比喻展开,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说理的技巧,体会比喻论证的表达效果。
考查形式
第×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方法指导
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通常有以下几个步骤:判定论证方法→分析构成→结合具体内容来说明表达效果。
1 明确题干是针对全文或者某一段还是某几段的,是问一种(什么、主要)还是多种(哪些)论证方法,题干有时会给出论证方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即可。
2 判断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根据语言标志词辨别说明。分析作用,需要结合论证方法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8407256]统编版(五四学制)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训练 文学常识与名著(含答案).docx
- [8407387]统编版(五四学制)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训练 各种复句关系及常见关联词(含答案).docx
- [8407440]统编版(五四学制)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训练 修辞知识(含答案).docx
- [8407847]统编版(五四学制)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训练 诗文默写(含答案).docx
- [8419040]统编版(五四学制)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训练 文学作品阅读(含答案).docx
- [8419482]统编版(五四学制)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训练 议论文阅读(含答案).docx
- [明]施耐庵《智取生辰纲》:梳理情节、概括人物形象、小说线索-九年级语文上册阅读训练同步教学(原卷版).docx
- [明]施耐庵《智取生辰纲》:梳理情节、概括人物形象、小说线索-九年级语文上册阅读训练同步教学(含答案析).docx
- [法]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概括情节、人称、句子含义(理解)、人物探究-九年级语文上册阅读训练同步教学(原卷版).docx
- [法]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概括情节、人称、句子含义(理解)、人物探究-九年级语文上册阅读训练同步教学(含答案析).docx
- 2024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医疗卫生类岗位面试题库及答案(精选).docx
- 2024年小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知识竞赛题库和答案.docx
- 2024年全国中小学校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docx
- 2024年全国中小学“学宪法、讲宪法”应知应会知识测试题库及答案.docx
- 2024年陕西省宝鸡市事业单位考试预测冲刺考卷含答案.docx
- 2024年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检察院司法雇员笔试试题(附答案).docx
- 2024年社会工作者之中级社会综合能力题库附答案(典型题).docx
- 2024年社会工作者之中级社会工作实务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docx
- 2024年小学生百科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docx
- 2024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时事政治考试题附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