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道岔(GLC(07)04、BWG)弹性夹(AT)、辊轮安装与拆卸标准作业程序(试行).docVIP

18#道岔(GLC(07)04、BWG)弹性夹(AT)、辊轮安装与拆卸标准作业程序(试行).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8#道岔(GLC(07)04、BWG)弹性夹(AT)、辊轮 安装与拆卸标准作业程序(试行) 根据高铁作业精益化思想管理理念,要求对每一项作业项目进行标准化、程序化。为此,我们经过半年多的摸索和实践,总结出了一套《18#道岔(GLC(07)04、BWG)弹性夹(AT)、辊轮安装与拆卸标准作业程序》,经过反复讨论和验证,基本达成一致。为了更好的指导生产和实践,现将此办法予以公布、试行,以期不断完善。 第一章 弹性夹(AT)安装与拆卸标准作业程序 1.弹性夹安装 (1)用手将弹性夹成一定角度,从滑床台板开口上方放入。 (2)按下弹性夹跟端并沿箭头方向推入,确保弹夹跟端位于台板止退凸台前面。 (3)将安装工具的一边插入一边的安装口。 (4)用安装工具的水平面拉起弹性夹的一个跟端,并沿图示方向扳动安装工具,弹性夹的跟端就会被置于安装台上。 (5)将安装工具放在相对的另一边开口处,抬起处于预备位置状态的弹性夹跟端,将安装工具下压,就会使弹性夹外移至凸台根部。另一侧的安装重复步骤3、4即可,不需要进行第5步; (6)用安装工具的头部放在弹性夹中间,将弹性夹向里推,确保弹性夹处于正确的位置。 2.弹性夹拆卸 将弹性夹的拆卸边,插入滑床台板的安装口,沿下图所示方向扳动安装工具,即可将弹性夹撬开,另一侧重复同样动作,可使弹性夹处于防松状态。此时即可取出弹性夹。 第二章 辊轮的安装与调试标准作业程序 一、安装 1.辊轮的安装应在垫板组装时完成。为了避免尖轨调试过程中对辊轮系统的破坏,应将辊轮调至最低位置,并安装防护罩。 2.辊轮分双辊轮系统和单辊轮系统两种,前端安装双辊轮系统,后端安装单辊轮系统,单辊轮系统辊轮在靠近基本轨一侧。在铺设图中双辊轮系统采用“S”表示,单辊轮系统以“D”表示。 二、一般要求 1.辊轮调整应在道岔尖轨闭合和打开定位正确的条件下进行。 2.在闭合状态下,双辊轮中的内侧辊轮与尖轨轨底边缘间的空隙应小于2mm,内侧和外侧辊轮相对于滑床台上表面的高差应为2-3mm;单个辊轮与尖轨间的空隙应小于2mm,相对于滑床台表面的高度差为2-3mm。 3.在打开状态下,滑床板表面与尖轨轨底间的空隙应为2-3mm。 4.辊轮的调试应在尖轨密贴状态进行,此时要求尖轨轨底与滑床台面接触。 5.滚轮安装正确,并调整到位,滚轮调整到位后,尖轨扳动时,滑动摩擦转为滚动摩擦。禁止在滑床板上涂油,涂油会改变橡胶垫板的刚度,影响道岔的平顺性。 6.在辊轮调整时必须请求电务配合,操动道岔,进行工电联合整治。 三、辊轮系统调试 辊轮的调试应在尖轨密贴状态进行,此时要求尖轨轨底与滑床台面接触。辊轮系统调试方法如下: 定位螺栓辊轮 定位螺栓 辊轮 上框架 下框架 调整轴 1.拆开防护罩的弯角,撤下防护罩。 防护罩 防护罩 2.松动辊轮支架上的定位螺钉,可使辊轮系统沿滑床垫板方向移动,调整辊轮位置。 定位螺栓 定位螺栓 3.通过扳手转动辊轮轴,可调节辊轮最高点与滑床台板上面的高度差。一般情况下,辊轮(里侧辊轮)应高出滑床台板表面2~3mm,里侧辊轮与尖轨轨底应留1mm的间隔,如图所示用1mm厚的塞尺定位。 基本轨尖轨 基本轨 尖轨 见详图Ⅰ 见详图Ⅱ 扳手 塞尺 1mm调节刻度 1m 调节刻度 调节指针 详图Ⅰ 详图Ⅱ 里侧2~3mm外侧3~4mm 里侧2~3mm 外侧3~4mm 4.预紧支架螺栓后,要重新测定辊轮高度和内侧辊轮与轨底间隔,确认后以70N·m的扭矩紧定支架螺栓。 70 N·m 70 N·m 5.单辊轮系统的调整方式与双辊轮系统类似,与尖轨轨底的间隔同样为1~2mm,单辊轮高度应高出滑床台面2~3mm 6.进行转辙器部位的轨距、密贴、高低、方向等各项调整,均需对辊轮系统的的各项指标进行核实或调整。拆卸时按相反顺序重复⑤~①即可。 7.应严格控制辊轮高出滑床台高度,不得超出标准范围。 8.拆卸时按相反顺序重复步骤5至步骤1即可。

文档评论(0)

铁路知识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