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书评.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娱乐至死书评会计学第1页/共38页 目录作者与作品乱弹琴自由言论第2页/共38页作者与作品第3页/共38页尼尔·波兹曼(1931-2003)世界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任教于纽约大学,且为文化传播系的系主任,在纽约大学首创媒体生态学专业。去世后,美国各大媒体发表多篇评论,高度评价波兹曼对后现代工业社会的深刻预见和尖锐批评和对媒介文化深刻的洞察。《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第4页/共38页简介:现实社会的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的成为娱乐的附庸。观点: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让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就是把文化变成一场娱乐至死的舞台。标签:传媒、文化、社会、美国第5页/共38页一本精彩、有力而重要的书,这是波兹曼抛出的严厉的控诉书,而且就我看来,他是无可辩驳的。 ——乔纳森·亚德雷 《华盛顿邮报》波兹曼在麦克卢汉结束的地方开始,他用学者的渊博与说书人的机智构筑他的见解。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它是一把刀,让我们在全面的带有颠覆性的娱乐化语境当中,有了一点点最后的权利。 ——黄集伟它是声讨电视文化的檄文:难道我们要把自己娱乐死?这一声喝问绝非危言耸听,我深信它是我们必须认真听取的警告。 ——周国平该书的观点既有创见,也相当重要。但读的时候,要有清醒的头脑和问题意识。 ——徐友渔第6页/共38页我们今天已经处在尼尔描述的世界里,处在一个讯息和行动比严重失调的时代,在空前便利的电子传媒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聪明,也比任何时候都轻飘。《娱乐至死》的预言指向了我们今天的现实。 ——陈丹青《娱乐至死》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一个国家是在什么样的媒体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进入现代化的,这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很大的。 ——展江 也许,文化拯救的希望就在于人类不断的自我反省之中,在于认真聆听波兹曼式的警世危言之中。——刘擎波兹曼说这些话的时候,面对的是80年代的美国,但我们读它,却觉得很像今天的中国。——严博非第7页/共38页乱弹琴第8页/共38页 乱弹琴两种预言举个例子至死方休的娱乐媒体责任第9页/共38页前言第一章 媒介即隐喻第二章 媒介即认识论第三章 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第四章 印刷机统治下的思想第五章 躲躲猫的世界第六章 娱乐业时代第七章 “好……现在”第八章 走向伯利恒第九章 伸出你的手投上一票第十章 教学是一种娱乐活动第十一章 赫胥黎的警告参考文献译名对照表图书目录第10页/共38页奥尔德斯·赫胥黎《美丽新世界》1、人们爱上压迫,崇拜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2、失去禁书的理由,因为没有人愿意读书3、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变得冲动和自私4、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5、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6、由于享乐失去自由7、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年》1、警告人们将会受到外来压迫的奴役。2、害怕强行禁书的人3、害怕剥夺信息的人4、害怕真理被隐瞒5、文化成为受制文化6、人们受制于痛苦7、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两种预言第11页/共38页文化的禁锢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 ——第十一章《赫胥黎的警告》文化的放纵禁锢第12页/共38页放纵《娱乐至死》第13页/共38页第14页/共38页宫锁连城的高收视举个例子文章出轨新闻的漫天铺地第15页/共38页宫锁连城板砖满天飞,收视率奇高第16页/共38页“我越看烂片就越要看下去,心里永远在想,非常仇恨地想——我看你到底能烂成什么样?看完以后有一种被虐的快感。” ——陈道明媒介即隐喻娱乐至死烂片受虐狂第17页/共38页其实是社交网络中日渐茁壮的审丑文化的一次实质性物化,平庸和美丽都满足不了眼睛和心灵的低级趣味,要丑,要更丑,要非常丑,最后被恶心到一起线上线下齐欢乐吐槽——可算是货真价实的娱乐至死。第18页/共38页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烂片受捧似乎才是正常的。我们反抗崇高和权威,通过戏说和恶搞颠覆一切,不论其中是不是还有值得尊重和敬畏的部分。没人喜欢看一板一眼复述历史的科教片,也没人愿意用脑子分析一个电视剧中的人物所说的话有没有深意。我们把一切娱乐化,随之而来的是低俗化。反权威身份的结果,是将权威的知识结构也一并反了。眼下,观众已经用收视率阐明了自己的反智立场。当习惯从没营养的电视剧里找乐子之后,我们的确获得了一种反抗权威的快感,同时却让自己变得更加浅薄。……赫胥黎说:我们将毁于自己所迷恋的东西。也许烂片就是其中的一股巨浪。 ——《南方人物周刊》第19页/共38页 如果文化生活被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总之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

文档评论(0)

kuailelaifenxian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太仓市沙溪镇牛文库商务信息咨询服务部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0585MA1WRHUU8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