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ppt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疏通文意 上阕: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下阕: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路上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祗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典故内容: 1、孙仲谋:三国时,东吴大帝孙权,字仲谋。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背倚海疆,北据曹魏,西抗刘蜀,造成三国鼎立的局面,是作者心目中的英雄。 2、寄奴:南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寄奴”。出身寒微,后平定东晋内乱,建立功业,并取代东晋政权。他曾两度挥戈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土地。 3、元嘉:宋文帝刘义隆(刘裕之子)的年号。刘义隆“自践位以来,有恢复河南之志”好大喜功。用兵之前,他听取彭城太守王玄谟陈说北伐之策,好大喜功,听信王玄谟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 4、封狼居胥:《史记》载,卫青、霍去病各统大军分道出塞与匈奴战,皆大胜,霍去病于是“封狼居胥山”。封、禅,积土为坛于山上,祭天为封,祭地为禅,服天地之功,以示胜。 5、佛狸祠:在长江北岸瓜步山上。“佛狸”是元魏拓跋焘小名。当年刘义隆北伐,不仅没有得到预期的胜利,反而抬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大举南侵,弄得两淮残破,胡马饮江。拓跋焘曾在瓜步山上建行宫,后来成为一座庙宇。 6、廉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者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研习上阕: 1、词人登亭远眺,看到了什么景、想到了什么人? 明确:看到“千古江山”,“舞榭歌台”,“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想到孙权和刘裕两位杰出的历史人物。 2、作者为什么想到的是孙权和刘裕这两个人?作者对他们充满什么感情? 明确:孙权,三国吴国皇帝,他在京口建立国都并成功击败南侵的曹魏大军,保卫了自己的政权;刘裕,生于寻常百姓家,却能建功立业,率领精兵强将在京口挥师北伐,灭南燕、后秦,建立刘宋政权。二人的共同点是业绩起步于京口,都是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崇敬、思慕、向往;表达了自己力主抗金和收复失地的宏志。 3、写孙权和刘裕一略一详,为什么? 明确:刘裕出身卑贱,却能建立伟业,令人向往;孙权成功击败南下入侵的曹操,而刘裕却带兵北伐收复中原;作者这样安排详略,恰恰是传达了自己的心境,那就是要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恢复中原。 4、同样是帝王,而南宋王朝怎么样呢?请同学们想想用这二个人的典故,还蕴含了什么意思? 明确:南宋小王朝置千万百姓不顾,偏安一隅,不思进取,苟且偷安,当权者不思复国,整日沉迷于声色犬马,醉心于灯红酒绿,哪里还能与建功立业的孙权和刘裕相比。同时表达自己渴望抗敌报国的英雄豪情。 研习下阕: 1、词人用刘义隆典故有何用意? 明确:刘义隆好大喜功,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贸然出兵北伐,结果大败而逃,而韩侂胄为了邀功,捞取政治资本,巩固自己在朝中的权势和地位,对北伐之事根本不上心,草草准备,词人主张有备而战,反对草率出兵。词人以史为鉴,告诫韩侂胄及南宋朝廷不要草率出兵,体现自己正确的抗金作战思想。 2、作者为什么用佛狸祠典故? 明确:词人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犹记四十三年前自己穿越战火弥漫扬州古道奔驰南下,原想凭籍南宋国力,恢复中原,没有想到南宋朝廷昏庸无能,苟且偷安,他有心报国却无路请缨。而“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拔焘追击王玄谟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很多年后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百姓都已经不记得当年的耻辱了,只是看到神就下拜祈求祝福,以至于成了一片神鸦社鼓的景象。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以此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老百姓就可能安于番邦的统治,忘记亡国的耻辱。表达了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愤懑和不满之情。 3、作者在结尾处为什么会想到廉颇? 明确:廉颇因被人陷害而逃至魏国,后来秦军攻打赵国,赵王想起廉颇,派人前去探视,看他能否再带兵打仗,而自己呢?雄心大志不减当年,依然盼望为国效力,但如今连个前来问询的人都没有,自己的运气还不如廉颇。真是有心报国,无路请缨;岂不痛哉?对南宋小朝廷的不思进取,昏庸

文档评论(0)

k12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对有关K12教育的课件、教案、教育心得体会,各类作文范例等有非常强的创作能力!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