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湖武汉”的想象与建构 (1981-2021)
摘 要
城市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地理空间,也是一个经济区域、社会场所,更承载着
人们丰富的生活记忆和文化信息。媒介在剖析城市内在底蕴、构建城市文化身份、
寻求城市文化认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媒介对于城市形象的塑造不管是在
方式上还是在效果上都大相径庭。本文以华中特大城市——武汉为对象,分析改革
开放以来描写、表现武汉的诸多小说、电影以及短视频,试图厘清武汉 “江湖”气
质在不同媒介中的呈现差异。大致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第一章主要梳理武汉 “大江大湖”的地理特点、 “九省通衢”的优越位置,始
于 “长江流域之始”盘龙城的源远流长,以荆楚文化和码头文化为底色的人文内涵,
对现实武汉 “江湖”气质的形成原因进行多方位概述。在此基础上,第二章分析文
学中的江湖武汉,作家池莉、方方既是 “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又是笔耕不辍、
扎根武汉的 “汉味”作家,她们笔下的 “江湖”集中体现在形形色色的江湖儿女身
上。在对二位作家的经典文本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描摹出其文学中的武汉江湖之基
本轮廓,对其中的人物性格进行讨论。第三章分析电影中的江湖武汉,电影自产生
之日起就与城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中国,第六代导演多次将目光聚焦于武汉,
武汉复杂多样的文化形态无疑能够完美兼容诸种电影类型和多样的现代故事,导演
们在武汉讨论的个体与时代的关系、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纠结情感,是本章的重点。
第四章分析短视频中的江湖武汉,以短视频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个体之间情感记忆
的重要传播渠道。美食类短视频的火爆给人们提供了认识武汉的新角度,其情感化
的叙事给予人们感知武汉的新体验;原有的城市意象通过 “娱乐至上”的短视频完
成了对自身的重塑,新兴城市景观则通过短视频迅速占据 “一席之地”,带给人们
沉浸的感官体验。
本文从文学、电影、短视频多个角度,结合不同的媒介特点,通过以上四个章
节的分析探讨,对 “江湖武汉”的具体表现进行了详细论述,力图还原出当今 “江
湖武汉”之面貌。
关键词:城市形象;媒介;武汉;江湖
5
目 录
摘 要5
Abstract6
绪 论10
一、研究现状和不足10
(一)研究现状10
(二)不足之处15
二、研究目标和意义15
(一)研究目标15
(二)理论意义16
(三)实践价值16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16
(一)研究方法16
(二)创新之处17
第一章 武汉何以“江湖”?18
第一节 万里长江与百湖之城18
一、横是长江水19
二、纵是京广线20
第二节 长江之始到近代都会21
一、盘龙古城到区域中心21
二、 “楚中第一繁盛处”到 “东方芝加哥”23
第三节 楚地遗韵和码头文化24
一、荆楚文化24
二、码头文化25
第二章 文学:塑造火热坚韧的江湖儿女27
第一节 囿于琐碎生活27
第二节 彰显江湖性格29
一、火热29
二、坚韧30
小 结31
第三章 电影:表现斑驳复杂的文化底色33
第一节 大时代与小人物33
一、现代江湖故事33
二、进不去的城市35
三、留不住的乡土36
第二节 普通人的情感场38
一、欲望膨胀之城39
二、情感流转之城40
小 结41
第四章 新媒体:展示俗世生活的市井风情42
第一节 从吉庆街到粮道街:美食类短视频的火爆42
一、多角度展示4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