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 《小小工程师》单元 2.认识工程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小小工程师》
课题
1.认识工程
课时
1
核心 概念
12.技术、工程与社会
学习内容及要求
12.1 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
5~6年级 ②知道工程以科学和技术为基础,知道工程通 常由多个系统组成;知道中国主要的大科学工程。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工程建设需要运用相关科学知识以及技术的支撑来完成。工程需要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完成任务,要经历相类似的建设过程。
科学思维
能根据工程案例归纳出工程建设过程的相似步骤。
探究实践
能通过阅读资料知道工程建设需要面临的限制条件有哪些,又是怎样解决难题的。
态度责任
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人类的好奇及社会的需求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挑战和突破。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归纳工程建设的相似步骤。
教学 准备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 2. 港珠澳大桥图卡、桥梁模型、埃菲尔铁塔模型、塔图卡、牙签
学生:港珠澳大桥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参观老师制作的桥梁模型、埃菲尔铁塔模型、塔图卡、我们继续探索工程世界。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聚焦
1.出示上节课房屋建设图片
复习引入:同学们,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住房的结构、系统和它的主要建造过程,认识到了工程的系统性、复杂性。那么,其他工程的建设过程又是怎样的呢?它们在建设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2.引出课题,揭示今天所学。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的宏伟工程——港珠澳大桥,探索工程建设背后的故事。
二、探索
1.小结港珠澳大桥的建设目的和背景,提出建设过程中需要面临很多的挑战。
2.通视频学习,罗列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限制条件和挑战,以及科学家们是如何突破技术难点,解决实际问题的。
3.梳理工程建设的相似步骤
通过对比房屋工程和桥梁工程的建设过程,归纳总结工程建设的相似步骤,让孩子自我构建科学知识。
让学生通过资料自学、自我构建新知,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的归纳分析能力。
三、研讨
1.问题: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曾面临哪些限制和挑战?主要在哪些方面?科学家是怎么解决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工程建设的不易,而港珠澳大桥的困难主要表现在设计、材料和施工方面。
困难1:在大桥的设计上,必须要求它能抵抗十六级台风、八级地震,不影响黄金海运航道和机场航班的正常起降。
解决办法:工程人员把大桥设计成总长55公里(包括22.9公里长的主体桥梁,4个人工岛和6.7公里长的沉管隧道)的跨海大桥。
困难2 :在材料方面,由于珠江口阻水比要求,桥梁跨度要尽量大,而抗震要求桥体上部重量尽量轻,另外由于海洋高盐环境的影响,工程师们需要找到耐腐蚀性强的材料。
解决办法:我国伟大的科学家们自主研发出了高质量、高强度的双相不锈钢钢筋,为大桥的建设提供了钢材。
困难3:施工方面,为了保护好中华白海豚的生活环境,世界最长沉管隧道整体安装难度大,另外,为了连接大桥水面上的部分和海底的隧道,并能够按工期准时完工,
2.解决办法:科学家们出台了一部全面的指导手册以便于监控生态环境的变化。工程师们就将隧道分成33个长约180米,重约5万吨的管节进行分段安装。工程师们舍弃传统的填海造岛,采用了圆钢筒围建人工岛。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分析,提升孩子的归纳、分析能力,让孩子们认识到工程设计的重要性,为下面的课做好铺垫。
四、拓展
了解更多的工程,探索工程建设与科学进步之间的关系,了解科学技术与人类发展的关系。
五、练一练
一、选择题
1.港珠澳大桥飞跨伶仃洋采用桥、岛、隧为一体,最主要的原因是(??)。
A.保护环境,减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B.我国建桥技术还不成熟,只能建造海底隧道
C.避免海陆空立体交通之间的干扰
D. 港珠澳大桥因其超大的建筑规模、空前的施工难度和顶尖的建造技术而闻名世界
2.下列关于工程与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
A.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工程没有必然联系
B.工程的实施在推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C.工程建设不需要运用科学技术
D. 工程技术亦称生产技术,是在工业生产中不实际应用的技术。
3.关于港珠澳大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上海市春季语文高考作文话题解读题及参考范文8篇.docx
- 2023年上海市英语春季高考听力文本+翻译写作部分(附听力音频).docx
- 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八颗行星》教学设计2023春.docx
- 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保护生物多样性》教学设计2023春.docx
- 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2023春.docx
- 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测试塔台模型》教学设计2023春.docx
- 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产生气体的变化》教学设计2023春.docx
- 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教学设计2023春.docx
- 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教学设计2023春.docx
- 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多种多样的动物》教学设计2023春.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