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件《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ppt

高中历史课件《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文艺复兴(14-17C,意大利 欧洲) ① 根本:工商业发展 1、背景: 资本主义萌芽 资产阶级壮大 银行家和妻子 毛纺工场 追求财富、现世享乐 关注人的本身的发展 以“神”为中心 祈求来世幸福 基 督 教 矛盾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 一、文艺复兴(14-17C,意大利 欧洲) ① 根本:工商业发展 1、背景: ③文化条件: ②直接原因: 3、内容: 宗教神学: 以神为中心 禁欲和来世 等级观念 蒙昧主义 人文主义: 2、实质: 资’ 萌芽 资产阶级壮大 A以人为中心 B反对教会 C崇尚理性与科学知识 天主教思想文化专制 辉煌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 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以人为中心 现世的享受 自由平等 理性和科学 核心---人文主义 材料一. 1535年某画家写道“许多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周而复始地重复 材料三. 18世纪的学者费内隆写道:在16世纪,人们将“文艺复兴”一词只理解为恢复古代传统? 领域 代表人物 代表作 《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大卫》《摩西》 《西斯廷圣母》 《十日谈》 《哈姆雷特》《巨人传》等 但丁 16世纪以后,文学、艺术、科学 文学 “三杰” 薄伽丘 彼特拉克 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 《神曲》 《歌集》 美术 “三杰” 拉斐尔 莎士比亚、拉伯雷等 4、成就 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 跟父亲下山进程,路遇一群 年轻漂亮的姑娘,青年问父 亲这些是什么东西,虔诚信 仰天主教的父亲答道:“她们 全是祸水,叫绿鹅。”他嘱咐 儿子低下头去,眼睛盯着地 面,别去看她们。谁知儿子 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 绿鹅回去吧!” 反映了作者怎样思想? 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 《蒙娜丽莎》 专家对《蒙娜丽莎》的解读 对象的表情和含义,完全跟了你的情绪而转移。 你悲哀吗?这微笑就变成感伤的,和你一起悲哀了。 你快乐了吗?她的口角似乎在牵动,笑容在扩大,她面前的世界好像与你的同样光明同样快乐。 —— 傅雷《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达·芬奇认为人是最神圣的,人体是自然中最美的!“谁不尊重生命,谁就不配有生命”,所以蒙娜丽莎的微笑,从更高的意义上说,是歌颂了生命,歌颂了人自身。这是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这一微笑,是人性觉醒的一个标志。 请谈谈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对宗教持有什么态度? 批判与和解 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并未放弃天主教,而是表现为一种世俗化、人性化的理想。对教会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中世纪时期的圣母 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优雅的举动! 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与上题薄伽丘的故事相比,莎士比亚对人性的肯定方面有何变化 A 赞颂了人的自然属性 B 歌颂了人的理性价值 C 提出了人神平等思想 D 描写了人的潜在力量 5、文艺复兴的意义: 1.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 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2.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 4.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开展 3.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宗教改革(16C德国开始) 首发地:德国 倡导者: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像(克拉纳赫,油画,1472-1553) 马丁·路德所译德文《旧约》卷首插图 思考: 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发生在德国?“九十五条论纲”的意义? 1、背景: ①文艺复兴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 ②德意志是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社会矛盾激化。 ③资本主义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宗教束缚。 ④导火线:教皇出售“赎罪券”。 2、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1)“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 ——拉开宗教改革的序幕 第一,只要虔诚信仰,灵魂便可获救(因信称义) 第二,基督徒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不盲从教皇和教会 第三,简化宗教仪式。 第四,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 主张: ★思考: 结合马丁·路德的思想,分析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含义。 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带有资产阶级倾向。 3、主要新教: 路德新教 加

文档评论(0)

资深教育文档设计者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教育、会议、活动类文案的个性定制,修改,润色等,本人已有18年教育类工作经验,具有扎实的文案功底,可承接制度建设、演讲讲话、任务方案、活动策划等多方面的工作。欢迎大家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