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会计学;;解 题 ;文体特点:
1、亭台楼阁名胜记: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2、山水游记: 《游褒禅山记》
《石钟山记》《小石潭记》
3、杂物书画记:
《核舟记》;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因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
他两度为相进行变法,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在任舒州通判时写的一篇游记,借游生议,说明要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十六年后(1070年),
王安石拜相,他不顾保守派的反
对,积极推行新法。传有“天变
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
恤”的观点,这跟本文“尽吾志
也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的观
点是一致的。; 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反对北宋初年浮华的文风,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散文遒劲清朗,直抒胸臆,每涉时弊,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词“一洗五代旧习”,风格豪放。;教学目标;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分清课文层次,理清思路。;;第一段:说山(山名、山洞、仆碑);褒禅山位于安徽省境内,风景秀美。主要景点是“一寺二洞”。前洞有“华阳”等石刻文字;后洞又称“碑洞”。;空间方位图;;;;;1、这一段依次记述(每格一字):
山之___、山之___、山之___、山之___。 ;;;;;平旷;1、作者写游洞经过,用了哪些对比?; 第一部分:
记游山所见的景物和经过;;;;; 1、从“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心)”导出立志的重要性;
2、阐述“尽吾志”的观点。;翻译第四段;;;;在本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这一观点是怎样演绎而来的? ;第四自然段;;;; 总结每段主要内容:;游褒禅山记;课堂小结 ; 总结写作特点;1、因事见理,叙议结合 ;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3、文笔简洁,语言凝炼 ;1、非常之观
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1、慧褒始舍于其址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3、有泉侧出
4、入之甚寒,问其深
5、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6、则其见愈奇
7、则其至又加少矣;知识归纳;1、以故其后名之曰
2、距其院东五里
3、独其为文犹可识
4、问其深,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5、盖其又深,
则其至又加少矣
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
7、其孰能讥之乎?;拓展;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有一天,苏轼到王安石那里拜会,恰好他不在,苏轼在安石的书桌上看到了安石一首还未有完成的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轼就想,菊花开在秋里,其性属火,敢傲秋霜,最能耐久,就是干枯,也不会落瓣,于是,就在后写到,‘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听。’ 王安石回来后看到,并没有说什么,次日上朝,暗地里告诉皇上,直接把苏轼贬到黄州,苏轼只以为王安石记恨更改他的题诗。待到菊花开的时候,一日,苏轼到花园看菊,一阵秋风吹过,菊花落了一地,苏轼方明白被贬黄州的意义。 ; 在警世通言中提到,首先看到此句,王安石心里还是有点不高兴的。(引原文:荆公心下踌躇:“苏轼这个小畜生,虽遭挫折,轻薄之性不改!不道自己学疏才浅,敢来讥讪老夫!明日早朝,奏过官里,将他削职为民。”)但后来一想,苏轼应该是没看过菊花落地,于是翻湖广缺官册籍来看,只看黄州府。(引原文:单看黄州府,余官俱在,只缺少个团练副使,荆公暗记在心。)因为他想让苏轼去实地看看,这在后来苏轼自己也领悟到了(引原文:苏轼说,却不知黄州菊花果然落瓣!此老左迁小弟到黄州,原来使我看菊花也)其实王安石早就原谅他了,所以才会在苏轼上任之前宴请他,并托以重任。 ;王安石逸事:改 诗 。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喜欢改诗。他为同时代的诗人改诗,而且还为古人改诗。 有一次 王安石看见一首诗中的两句诗:“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王安石看后不觉发笑,心想:“明月”怎么会叫?黄犬怎会卧在花心上呢,于是他提笔改成“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阴”。后来,他游历南方,发现南方有一种鸟叫“明月”,叫声婉转动听;有一种昆虫叫“黄犬”,常在花心飞来飞去。这下子他才明白,那两句诗是对的,而他给人家改错了。谢贞的《春日闲居诗》:“风定花犹舞”,王安石改“舞”字作“落”字,其语顿工。(《彦同诗话》)。对于自己的诗,王安石更是斟酌了再斟酌。他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是诗人在试过“到”、“过”、“入”、“满”之后才敲定的。春风本是看不见的,一个名词用作动词的“绿”,把感觉切换成视觉形象,使留在读者心里的印象更加鲜明。 ; 王安石三难苏东坡学土(即苏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