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感人的乡村故事
9月2 日下午4 时40分,武汉市黄陂区罗汉中学的学生们结束了下午第三
节课,准备放学回家。七(3)班班主任郑铭约上女生黄紫杨:“走,我跟你一起
回家!”
9月2 日下午,班主任郑铭(中)陪学生黄紫杨(左)回家。
这是郑铭刚接手的新一届初一学生,一开学她就整理了全班46名新生信息,
做好家访计划。长江日报记者看到,2 日当晚她要去走访3个留守孩子的家,黄
紫杨家是其中之一。
第三家走访完已是当晚8时30分,夜色中,郑铭一人一电瓶车,行驶在乡
村特有的宁静里。
“不走进学生家里,就看不到默默无闻的孩子背后有多么顽强,也无法读懂
他们的隐忍或放肆。”从教27 年,郑铭每年家访 100 多次,每个学生家她都去
过,在一次次面对面交流中叩开学生、家长的心门。
她记得自己刚上初中,老师就来家访——
“前辈老师教会我,要到学生家里看一看聊一聊”
9月2 日下午,黄紫杨坐上郑铭的电动车回家。
罗汉寺街,地处黄陂中西部,罗汉中学就“长”在田野里。站在教学楼上眺
望,农房的周边是大片的农田。
郑铭的初中就在罗汉中学度过。20世纪80年代末的农村寄宿制学校,郑铭
和同学们每周背着米来上学。开学第一天,她一个人躲在学校角落里流泪。一位
老人走过来安慰她:“孩子,你怎么了,是不是想家了?”开学典礼上,郑铭发
现,这位老人是学校的校长。30多年后的今天,郑铭还记得老校长慈祥的脸。
班主任老师也很快来她家里走访,“郑铭是个心眼好、爱说爱笑的孩子!”她
现在只记得老师笑着夸她的这句话。“当时我心里就埋下一颗种子,我也想当这
样的老师,给学生鼓励和温暖。”
1993年,郑铭从黄陂一中毕业,进入黄陂建中小学当临时代课老师。1994年
开始,她边自学中文、教育学课程边上课,1997年考取了正式教师编制。
郑铭记得 1994年在建中小学,她请教周翠珍、郑忠心等几位年长的老师,
他们一致提到家访经验:“家访是好传统,到学生家看一看坐一坐聊一聊,更能
理解孩子,而理解,是教育的起点。”
两位年长老师随便提到哪个学生,都能把孩子的家庭情况说得清清楚楚,让
郑铭很佩服。她想:家访这个经验我得学。
27年里,她走进每个学生的家——
“深入学生家庭才会知道怎么去爱他们”
在建中小学第一次家访,郑铭骑着自行车来到祝田湾,一口气走访了 7家。
她说着黄陂话跟乡亲们拉家常,她知道了孩子们名字的来历,知道他们从小跟谁
最亲,会干什么家务活儿,也知道了他们在校园之外,还有哪些兴趣爱好……
在这次家访中,她得知了一个女生的母亲病逝,父亲在外打工,孩子跟着婶
婶长大,见到生人就不敢说话,郑铭家访时就一直握住她的手。回到学校,孩子
看到郑铭,分外亲切,也慢慢不再有怯怯的眼神,上课也变得专注。
有年春天家访,她看到学生的妈妈炒了菜薹、切了腊鱼,给孩子做午饭,自
己却只喝着早上喝剩的粥,连青菜都舍不得夹一筷子,学生看到就给妈妈夹菜吃。
她瞬间懂得了这个孩子为什么总是那么友善谦让。
在一个男生家里,郑铭看到了小鱼和兔子。鱼是男孩在池塘里抓的,还配上
了石头和水草。兔子有二三十只,在兔棚里蹦来蹦去,也是男孩自己拔草喂大的。
郑铭夸奖男孩的能干和他对生活的热爱:“你能把生活过得多姿多彩就是一种能
力,老师相信你会把学习和生活都安排得妥妥的。”
2000年,郑铭调入罗汉中学工作,延续家访。她总结,“只有深入学生家庭
才能真正了解学生,才会知道怎么去爱他们、帮他们,只有走进孩子家里,才能
走进孩子心里。”27年里,郑铭走遍每个学生的家,足迹遍布黄陂罗汉寺街 100
余个村庄。留守孩子有一些住在罗汉寺街外的祖辈亲戚家,骑车要40 多分钟到
达,她会多次家访。没有手机导航的年代,郑铭就是“活地图”,走到哪个村,
都能说出哪个学生住在哪里。
把迷上打游戏的学生接回家住了两年——她为“放养”的孩子扣好人生第一
粒扣子
有的学生家,她不止一次地去过,和孩子、家长一起打开心扉,直面问题,
也分享喜悦。学生小徐(化名)的奶奶回忆起孩子青春期里的叛逆,一次次顶嘴、
冷战让老人“完全没办法”。奶奶流着泪说,如果不是郑老师4次来家里做思想
工作,孩子不会这么快转变,也很难考上理想的高中。
不光自己一个人去家访,郑铭还曾带着几个学生,来到班里“学霸”家。看
到书桌井井有条,书本、习题都被翻烂了边角,有同学感叹:“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