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3
《再别康桥》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中职生对诗歌接触不多,学生往往对那种纯粹的、原始的、本真的情感体会较为肤浅。尤其是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一群特殊的孩子,对诗歌中所表达的那种意境就更难体会了。而《再别康桥》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有极高美学价值,它所抒发的离愁别绪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经历,只有通过诵读将学生带人诗境,唤醒他们沉寂的真情,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
本课着重通过朗诵手段,展开想象的翅膀来把握诗歌情感,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再别康桥》是新诗中的名作, 特别适宜朗诵,进而把握诗歌的感情变化流程。
[课例呈现]
教学内容:中职语文教材第 7 课《再别康桥》教学目标:
1、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
1、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2、感知《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展示剑桥大学的优美图片,配以《荷韵》音乐,让学生在“漫步康桥”中初步感知康桥风景如画的景色。要求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剑桥大学”的景色。(个别学生回答)
导语:剑桥大学这座已有 700 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学府,以其“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的校训吸引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有志之士。就在上个世纪 20 年代初在这个久负盛名的大学里常可以看到一个中国青年的身影,他儒雅高贵,气度不凡,双眼透出一种朦胧的诗人气息, 他就是有诗哲美誉的徐志摩。
二、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 1918 年赴美留学,1920 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下了诗人 1928 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
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三、老师范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及饱含的深情。
四、整体鉴赏诵读《再别康桥》。(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等
多种方式赏析这首诗歌)
(一)齐读正音,诵读入境
青荇( xìng) 长篙( gāo) 漫溯( sù) 笙(shēng)箫似(shì)的
(二)通读研讨,整体理解
1、作者再来康桥,再别康桥,来去都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要这样? 明明是“再别康桥”为何只说“作别西天的云彩“?
2、 重回康桥,哪些美景深深吸引了他?
3、 常言“花红柳绿”,在作者笔下,河畔的柳树为何是“金”色的?这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文中还用暗喻的是哪一句?
4、“青荇在水底招摇”用了什么手法?
清泉一般是碧绿的,作者为何将它比做“天上的彩虹”?
5、重回康桥,他观金柳,赏青荇清泉,还做了什么?此时情绪是兴奋欢快还是失意低落?何以见得?
6、怎么理解“悄悄是别离的悄悄是别离的笙萧”?
7、中国有这么一句古诗“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用在此处明显不妥,你认为结合此诗的情感和意境,应该改做什么?
8、中国一般人,喜欢某地,爱刻上“XXX,到此一游。”或摘一把花,采几束草带回去留做纪念。可是诗人爱康桥,却“不带走一
片云彩”,表现了什么?
(三)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提问:
1、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
明确: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
2、师生讨论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 明确:
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
(四),从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并诵读诗歌。
《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1、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 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 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 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 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 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
音乐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国移动2018年校园招聘考试笔试题目考试试卷-历年考试真题.doc VIP
- 基础会计洑建红习题答案(新税率).doc VIP
- 蟑螂防治_六_不同场所蟑螂的防治.docx VIP
- 人民大2023商务英语视听说(第1册)(第二版)PPTUnit 8 Work and Life.pptx VIP
- 医美皮肤美容产品芙语诺专业知识课件.pdf VIP
- 跨文化交际:中英文化对比 (14).ppt VIP
- 《乳腺癌术后康复锻炼课件》.ppt VIP
- 科研经费管理规定.docx VIP
- 鲁科版四年级上册劳动项目一 清洁与卫生——班级卫生大扫除(课件).pptx VIP
- 2025年秋学期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