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悠久的相机发展历史
相机,那肯定是个好东西,自从有了相机,我们的快乐、悲伤就能随时随地地定格在张张小纸片上,甚至在电脑上,在网络上。我国的照相机有过一段灿烂的历史。传统照相机工业在我国的发展,至今已经有 60 年的历史。让我们回到那一段历史中去,一起感受我国相机60 年的足迹。
一、诞生:1955 年-1960 年关键词:大跃进
严格来说,我国的照相机技术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宋代或者更遥远的春秋战国时期,因为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我国的《墨经》一书就详细记载了光的直线前进、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现象。到了宋代,在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中,还详细叙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中华民国时期虽然曾有“仙乐”的昙花一现,可是真正的起步却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
产品搜索一:仙乐(SELO)牌照相机
说到仙乐,不能不提中国照相机工业第一人——郑崇兰先生,同时还有他的一句话“我开照相馆以后,发觉所用器材都是从外国进口,我想这些东西我们自己也可以做,何必要买外国货。”正是他的人,他的话,为我国照相机工业的建立奠定了信念上的基础——国货当自强
(郑崇兰和仙乐)
(至今国内仅存的一台“仙乐”,正面视图)
(“仙乐”俯视图)
产品搜索二:大来(也有称“大莱”)牌照相机 “大来”照相机是新中国第二台由照相机生产企业生产的相机,据说效果不错,在当
年惹来了《工人曰报》与《北京曰报》的长篇报道。
(当年《工人曰报》对“大来”生产的报道)
(“大来”的“后代”——“天坛”)
产品搜索三:七一牌照相机(幸福 I 型)
“七一” 牌照相机是我国第一台自己制造的折叠式照相机,也就是业内称的 120 照相机,于1956 年 7 月 1 曰作为党庆礼物试制成功,但是没有对外发售,是一台标准小型折叠式相机。除了镜头用的光学玻璃以外,所有四百八十多个零件,都是用国产原料做的。
(“七一”的后身——“幸福 I 型”) 产品搜索四:上海 58-I 型照相机、上海 58-II 型相机
(第一批工业化生产的“上海 58-I”)
“上海 58-I 型”采用了伸缩镜头,口径为1:3.5,焦距50 毫米,镜座介面为M39×1, 独立快/慢门调节盘,快门调速范围 1/30-1/1000 秒,有分立式调焦装置和外接取景器插座, 莱卡结构的拨起式回卷手轮
(上海 58-II 全家福)
(上海 58-II 型的“尸解图”)
“上海 58-II”采用 50 毫米焦距、通光孔径为 1:3.5 三片三组式正光镜组,可拆卸镜头,快门速度范围 1-1/1000、T 门、B 门,十级调速。1/20 秒以上的速度由快门调节盘调节; 1/20 秒以下须先将高速速盘对准 1~1/20 秒的位置,然后调节慢速度调节钮。
产品搜索五:紫金山牌照相机
(紫金山,我国的第一台单反)
紫金山牌照相机,采用 M39-1 接环,布帘快门 1/25 -1/500 秒,眼平取景。产量不多, 不及一千台,是全国第一部单镜反光机。用前,需要先把自拍扳手状钮按下,使反光板下落才能取景,然后调速拍照。
二、徘徊:1961 年-1969 年关键词:自然灾害、文革
在六十年代初,全国照相机生产量继续上升,可惜由于全国性“自然灾害”的出现, 国民经济面临巨大困难,照相机生产量大幅度下降,许多照相机厂开始下马或转产其他产品, 直接地导致了我国照相机工业的十年徘徊期。在这十年中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大产商坚持了照相机的生产,当然它们的坚持也为我国照相机工业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1961 年 3 月,上海照相机厂研制出了“上海 58-IV”型双镜头反光相机(也有少部分资料表明这一机型在 1958 年已经问世),由于“上海 58-IV”相机的基本结构参照了德国罗莱双反相机,各项技术指标比较适合当时的生产能力,所以经过各项必要的技术改造后, 1962 年,上海照相机厂发表了“上海牌”(即把“上海58-IV”改进为“上海 IV 型”)双镜头反光相机,並投入批量生产,在当时它的出现的确为国内市场提供了最切合国情的摄影用具,以至于它的影响力一直持续至今。
产品搜索一:上海 IV 型照相机
(上海 58-IV 正面)
(上海 58-IV 和相机套)
虽然这款相机并不气焰,但是由于中国的照相机工业处于徘徊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撑起了中国照相机工业的绝大部分天空。
1963 年,上海第二照相机厂(原上海照相机厂第二分厂),试制出了国产折叠相机中技术指标最高的“上海 203”相机,装备了双像调焦装置和曝光指数参照表,可以利用指数调节方式来设定曝光量,此外还增加了可控式重拍装置,在需要多次曝光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强制方式取消防重拍模式。由于随后国家提出不准以地名命名照相机以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