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神综《典籍里的中国》经典人物事例.pdfVIP

央视神综《典籍里的中国》经典人物事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央视神综《典籍里的中国》经典人物事例 伏生 西汉经学者 事例适用主题: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伟大情操等 事例:伏生是秦朝的一位儒学博士,在秦始皇下令禁止民间私藏经书的背景下,他冒着被诛杀的风 险,以命护书,暗将述录唐尧、虞舜、夏、商、周史典的《尚书》藏在墙壁之夹层内,由此逃避焚烧 之难。后为逃兵荒,伏生流亡异乡,直至刘邦平定天下,伏生返回家中,凿壁取《尚书》,却发现 《尚书》早已严重腐坏,仅剩28篇,但庆伏生早已熟读心中,于是他广收门生,传书讲书,后传至汉 文帝耳中,于是便派晁错到伏生家中听书后回宫传书,将伏生胸藏《尚书》整理记录下来,补叙出所 失篇章,才使《尚书》得以完整流传。伏生用其一生“护书”、“讲书”、“传书”的事迹广流人 间,后人颂曰:“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传而无伏生,亦不明其义。” 宋应星 明末清初农学家、博物学家 事例适用主题:匠心精神,实践出真知等 事例:宋应星在经历了几次科举失意之后,最终打消了走仕途的念头,放下包袱,安心地回到家乡, 一边侍奉老母,一边开始了为未来的《天工开物》进行田野调查、收集撰写素材和资料的工作。但其 实,早在先后数次从南方到北方的应考往返途中,他就没有闲着,行程数万里,他沿途都在考察、寻 访和记录,对南北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状况,做了大量的社会调查。用他自己的话说:“为方万 里中,何事何物不可闻。”意思是说,来去行程数万里,没有什么事情和物件是我不想知道的。而他 在奉新乡居的日子里,更是走遍了田野和村镇,遍访打谷场和手工作坊的各类匠人和艺人,以及店 铺、窑场、工地等等。他的一生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究,收集了丰富的科学资 料,并将所搜资料编著成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开工天物》。 徐霞客 明朝末地理学家、探险家 事例适用主题:爱国情怀,执着追求,不畏困难,尊重实践等 事例:1608年,从小立下“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徐霞客正式出游,他的出游与一般人的旅游 不同,徐霞客是出于对祖国山河热烈的热爱,以地理研究为己任,即便已“手无一文”,需把“袜裙 三事悬于寓外,冀售其一,以为行资”,来顾及一饱;即便路途遥远,湘西遇盗,被洗劫一空,友人 劝归,他仍坚定表示:“不欲变余去志”。他把重重困难踩在脚下,对传统的地理观念和结论投以批 评的眼光,敢于用实践出真知反驳儒家经典《禹贡》关于“岷山导江”的错误结论。以三十余年的游 历著成的《徐霞客游记》是徐霞客热烈赞颂伟大祖国壮丽山河的长篇颂歌;是记录徐霞客一生献身科 学事业的不朽传记;也是徐霞客通过实践探索科学奥秘的经验总结。徐霞客留给我们爱国献身、挚着 追求、勇攀科学高峰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发扬。 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事例适用主题:价值追求、伟大气节情操、不屈不挠等 事例:公元前99年,时任太史令的司马迁专心著述《史记》之时,李陵事件发生,因司马迁对李陵表 以道义上的支持,汉武帝怒将其打入大牢。在牢中,司马迁“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棰,幽 于圜墙之中”,受尽了残酷审讯。入狱第二年,司马迁被迫决定接受腐刑。腐刑乃奇耻大辱,污及先 人,见笑亲人,司马迁悲愤至极,曾一度想过自刎,但每曾想到文王拘于囚室而推演《周易》,仲尼 困厄之时著作《春秋》,屈原放逐才赋有《离骚》,孙膑遭膑脚之刑后修兵法,司马迁便“就极刑而 无愠色”,他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只为完成他父亲遗愿完成撰写《史记》。公元前91年,《史记》 终于完成,这是一部闪烁着正义和人性之光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蘸着血泪谱写的生命之歌,亦是其 矢志不渝、坚持理想之体现,鲁迅曾如此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典籍里的中国》跨越时代的长河,推开历史的窗,吹拂起新时代的风,足以让我们看清来时的路、 看清脚下的路、坚定前行的路。

文档评论(0)

安东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