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2年5月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May,2022
第51卷 第3期 Journal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51 No.3
■经济学研究
数字经济、绿色技术创新与碳排放
———来自中国城市层面的经验证据
1 1 2
郭 丰 ,杨上广 ,任 毅
(1华东理工大学 商学院,上海200237;2 重庆工商大学 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重庆400067)
摘 要:数字经济逐渐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数字经济发展在城市
碳减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构造城市层面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使用2011—2019 年中国223个城
市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并识别绿色技术创新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
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降低城市碳排放水平,上述结论在经过替换被解释变量、调整样本期等稳健性检验后
依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无论作用机制是绿色发明专利申请数,还是绿色发明专利授权数,数字经济
发展均显著促进了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通过绿色技术创新作用机制降低了城市碳排放水平;就
异质性分析而言,数字经济的碳减排效应在东部地区、高人力资本城市、高科技财政投入城市和非资源型城
市更加显著。 研究结论可以为理解数字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提供新的视角和经验证据,也为数字经济
发展、碳减排、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一定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数字经济;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
中图分类号:X3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83(2022)03-0045-16
收稿日期:2022-04-09 DOI:10.15983/ j.cnki.sxss.2022.0507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 目“特大城市老年人口医疗需求、行为与治理响应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与双循环价值链融合发展的效能识别及实现路径
研究”(21CJL015);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区域一体化、功能分工与城市群高质量协同发
展研究”(21JHQ066);上海市科委软科学重点项目“创新型城市与企业创新:微观实证与上海路径”
(22692113500)
作者简介:郭丰,男,四川广安人,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杨上广,男,福建政和人,华东理工
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任毅,女,河南洛阳人,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
研究生导师。
一、 引 言
全球变暖是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大量增加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给人
类生产生活、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中国目前对高碳化石能源消费的依赖程度较高,
46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
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较低。 城镇化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对能源的需求还在增加,使得我国面临着巨
[1]
大的碳减排压力 。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中国提出了2030 年前和2060 年前分别实现碳达峰、碳
[2]
中和的战略目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 同
时,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关
系。 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能源低碳转型,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快形成
[3]
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 如何有效降低城市碳排放,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B32_T2880-2016:光纤传感式桥隧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施工及维护规范.pdf VIP
- 中医个人简历【范本模板】.pdf VIP
- 20191117-技术指标系列报告之六:RSRS择时:回顾与改进-光大证券.pdf VIP
- 《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GB+41022-2021》详细解读.pdf
- 行道树种植养护技术规范.docx VIP
- 十年(2016-2025)高考英语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2 代词、介词和介词短语(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VIP
- 《低空无人驾驶航空器起降场地安全通用要求》.docx VIP
- 第二单元银屏乐声《辛德勒的名单》+课件+2025-2026学年人音版(简谱)八年级音乐上册.pptx VIP
- 2025年全国事业单位事业编联考D类《职测》部分真题及答案(3月29日).docx VIP
- 化工厂基础工程施工方案.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