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请谈谈以下病案表现出了温病临床表现的哪些特点。李某某,男,21 岁
昨日“伤风”,微恶风寒,身热不甚,但咳微渴,体温37.8℃,舌苔薄白,咽红微痛,脉象浮数。今晨,自用辛温发汗之药治之(麻黄、杏仁、炙草),药后发热剧增,体温 39℃, 脉象滑数,咽红肿痛,舌红苔黄燥。遂来诊。
分析:
本是风热,侵于肺卫,肺失宣降,应予桑菊饮加减为法,
过用辛温,既发汗以伤阴,又助热以化燥,故高烧咽红且肿。
陈××,男,16 岁,1974 年 3 月 24 日住院。住院号:16439
病史:四天前因饱食赶路,汗出甚多而受风,当晚即恶寒发热,头痛,脘胀,呕吐,寒热持续,汗出而热不退,继又增咳嗽,胸痛。
症状:患者恶寒发热,汗少,头胀痛,左胸疼痛,咳嗽,痰吐淡黄而粘,夹有少量铁锈色,脘部胀满,大便不行,口干喜凉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偏红,脉浮滑数。
检查:体温 41℃,脉搏 115/分,白细胞计数:总数 18300/mm3, 中性 91%,淋巴 9%。痰培养:肺炎球菌。胸透:左下肺可见片状模糊阴影
思考:
1、本病的中医病名。 2、本病例的病因病机。3、确立治则和治法。 4、选择处方。
1、病名:风温
2、病因病机: 病因为外感风热病邪。 病机为风热袭于肺卫,表邪未去,肺热既盛, 又兼食滞中阻。
3、治则治法: 解表祛邪为主。辛凉解表,佐以导滞
4、处方:银翘散加减。
银花、连翘、桑叶、荆芥、薄荷、杏仁、牛蒡子、淡豆豉、全瓜蒌、桔梗、枳壳、枇杷叶; 以后又去荆芥、豆豉、瓜蒌、枇杷叶,加用栀子、黄芩、前胡等。
病案举例
沈××,女,53 岁,农民。1992 年 2 月 7 日急诊。急诊号:4364
病史:据患者家属介绍,患者上午自诉身体不适,恶寒,发热,头痛,饮食减少,但仍能坚持做家务,未能就医。到晚上9 点时,患者突然出现昏睡,神志不清,呼之不应, 急送医院。
症状:患者呈昏迷状态,面色发红,呼吸粗大急促,苔薄黄,舌红绛。
检查:体温 39.8℃,脉搏 98/分,白细胞计数:总数 21000/mm3, 中性 90%,淋巴10%。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存在,颈项有抵抗感,下肢有散在出血点。
参考答案:
1、春温
2、病因为伏寒化温(温热病邪)。病机是邪自内发,内陷心营,神机失运。
3、治法为清心凉营开窍。
4、处方用清营汤加安宫牛黄丸,药用水牛角、生地、银花、连翘、竹叶、麦冬、黄连、板蓝根等。
病案举例
万××,男,12 岁,学生。于 1973 年 8 月 22 日就诊。急诊号:1537。
病史:据患者家属介绍,患儿发热二天,微恶寒,发热,头痛,饮食减少,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家长自取“感冒药”服,未能取效,热势反剧,逐渐出现昏睡,神志不清,并发生抽搐,急送医院。
症状:患者呈昏迷状态,时有抽搐,口噤,项强直,面色不华,呼吸急促,苔黄腻,舌红绛,脉细弦数。
检查:体温 40.3℃,脉搏 118/分,白细胞计数:总数 12000/mm3, 中性 78%,淋巴 22%。瞳孔轻度扩大,对光反射迟钝。
1、病名:暑温
精选文档
精选文档
PAGE 2
PAGE 2
—
2、病因:暑热病邪
3、病机:暑热犯于心营,神机 失运,肝风欲动
4、治法:清心凉营泄热,开息风
李××,男,22 岁,1976 年 8 月 16 日住院。住院号:25748
病史:起病至今已 10 余天。始病觉恶寒怕冷,继则发热,体温在39.5~40℃左右。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著,仍高热不退,转来本院治疗。
症状:身热不扬,汗出不多,周身酸楚,头昏面色萎黄,胸闷不知饥,头重,大便干,小便黄赤,舌苔白微腻,舌质红,脉濡。
检查:体温 39.2℃,脉搏 89/分,白细胞计数:总数 4600/mm3, 中性 70%,淋巴30%。肥达氏反应“H”1:160,“O”1:160。
思考:
1、本病的中医病名。
2、本病例的病因病机。
3、确立治则和治法。
4、选择处方。
1、病名:湿温
2、病因病机:病因为湿热病邪; 病机为湿热郁遏气分,阻滞中焦,湿重于热。
3、治则治法:芳化宣中、淡渗利湿。
4、处方:藿朴夏苓汤、三仁汤加减。
藿香、佩兰、青蒿、杏仁、苡仁、川朴、通草、白豆蔻、法半夏、陈皮、炒枳壳、茯苓、大豆卷、滑石等
病案讨论
鄂××,女,19 岁,1976 年 10 月 23 日住院。住院病历号:14359
病史:患者 7 天前曾有微畏寒发热,疲乏无力。3 天前因劳累觉口干苦,遂饮冷水,当晚即有寒战高热,体温 39.6℃。转来本院以高热待查收入住院治疗。住院一周,曾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著,仍高热不退,转请中医治疗。
症状:初起寒热,舌苔白腻,脉弦数,继则寒战高热汗出,形如疟状。目前但热不寒, 口干唇燥,面赤,口苦粘腻,胸腹扪之灼手,大便日行一次,粘滞不爽,溲黄而热,脉象 滑数有力,舌苔根部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