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综合阅读专项训练(十二)(人教部编版,含答案).docxVIP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综合阅读专项训练(十二)(人教部编版,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年级上册期末课外阅读专项训练(十二) (一) 交往——快乐 今年入夏的时候,楼上搬来了一家新迁的住户。男主人斯文瘦削(xuē xiāo),大约是在大学里教书的老师。他的妻子端庄而稳重。两人带了一个七八岁光景的女儿。一家人都是不苟言笑的样子。迁到新居后两个月,他们似乎与任何邻居都没有过多的交往,偶尔在楼道里巧遇,夫妇两个都牵了女儿往旁边一闪,颔(hàn)首一笑,从不开口问好。 不知为什么,我总想与他们交朋友,大概是与那个可爱的女儿有关吧。老爸老妈似乎也有些急,但碍于他们的矜(jīn)持,一直未能开口。终于有一天,我再也忍不住了。于是在厨房里翻箱倒柜,找出闲置多年的玻璃花瓶,盛上些清水,将朋友送我的黄玫瑰折上几枝,小心翼翼地放在瓶里,然后向楼上跑去。 端着花瓶,我自然地漾起一圈微笑,叩响了他们紧闭的房门。从房中流淌出的钢琴声戛然而止,露出了女主人沉静温柔的脸。我微微笑着说:“新开的玫瑰花,送给小妹妹吧!”一瞬间,女主人的含蓄矜持被交往的温情消融,她笑得露出白细的牙齿:“谢谢你,小姑娘。”听了这话,我心中灿烂明媚,一如那时温暖的阳光。我知道,我已开启了交往的大门。 果然,三天后的黄昏,女主人和她丈夫,牵着女儿,叩响了我们的家门。她手中是一盆优雅的吊兰,枝叶墨绿深邃(suì)。小女儿咿咿呀呀地说:“姐姐快看!”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回身望去,他们的阳台上可是一盆如许的吊兰,长长的茎蔓(màn wàn)落在了我们窗前。我会心一笑,牵起小女孩的手将他们让进了家门。不知何时,父母已站在了身后,随后同夫妇二人攀谈起来。我走进厨房拿出饮料,我们要一起庆祝交往的快乐。 斟水,碰杯,我和小姑娘趴在阳台上一边看风景,一边聊天。初夏灿烂的夕阳洒在我们身上,这个黄昏因交往而不再清寂。成群的鸿雁飞过我们的房项,传达着交往的欣悦。此刻内心已醉,我们快乐着。因为——交往。 1.在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下画“ ”。(1分)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2分) (1)光景: (2)如许: 3.人都有个性和特点,小作者笔下的男、女主人特点鲜明突出,请找出文中的原词,并摘抄在下面。(4分) 男主人: 女主人: 4.文章的题目或点出事情发生的地点,或直指事件的人物,或概括文章的内容……这篇短文的题目也很别致,其作用是 。(2分) 5.再读短文最后一段中“初夏灿烂……欣悦”这两句,说说这是 (场面 心理 环境)描写,主要作用是渲染气氛,画龙点睛。(1分) 6.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4分) (二) 阅读《怀念母亲》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时,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1月18日   从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回来的。我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1月20日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   11月28日   我仰躺在沙发上,听风路过窗外。风里夹着雨。天色阴得如黑夜。心里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 1、对课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怀念,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B、作者开门见山,指出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 C、先描述了自己与亲生母亲的关系,这为阐述自己对祖国母亲的爱铺垫了感情基调 D、写房东太太盼儿回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秋。ツ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