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学问之趣味》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VIP

梁启超《学问之趣味》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问之趣味(节选) 梁启超 学问的趣味,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句话我不能回答。凡趣味总要自己领略,自己未曾领略到 的,旁人没法子告诉你。佛典说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问我这水怎样的冷,我便把所有形容词说尽,也形容不出给你听,除非你亲自喝一口。我这题目“学问之趣味”,并 不是要说学问如何的有趣味,只是要说如何便会尝到学问的趣味。 趣味主义最重要的条件是“无所为而为”,凡有所为而为事,都是以别一件事为目的而以这 一件事为手段的。为达目的起见,勉强用手段;目的达到时,手段便抛却。例如学生为毕业证书而做学问,著作家为版权而做学问,这种做法,便是有所为;有所为虽然有时也可以为 引起趣味的一种方法,但到了趣味真发生时必定要和“所为者”脱离关系。小孩子为什么游 戏?为游戏而游戏,游戏便有趣,为体操分数而游戏,游戏便无趣了。 凡人类的本能,只要那部分搁久了不用,它便会麻木,会生锈。十年不跑路,两条腿一定会废了;每天跑一点钟,跑上几个月,一天不跑时,腿便发痒。人类为理性的动物,“学问欲” 原是固有本能之一种;只怕你出了学校便和学问告辞,把所有经管学问的器官一齐打入冷宫, 把学问的胃口弄坏了,便山珍海味摆在面前也不愿动筷子,所以我劝你每日除本业正当劳作 之外,最少总要腾出一点钟研究你所嗜好的学问。不消耗那一点钟,闹成了“学问胃弱”的 征候,白白剥夺了一种人类应享的特权啊。 趣味总是慢慢地来,越引越多,像倒吃甘蔗,越下才越得好处,假如你虽然每天有一点钟做 学问,但不过拿来消遣消遣,不带有研究精神,趣味便引不起来。趣味总是藏在深处的,你想得着,便要深入下去。不怕范围窄,越窄越便于聚精会神;不怕问题难,越难越便于鼓勇气。只要肯一层一层的往里面追,我保你一定被它引到“欲罢不能”的地步。 趣味就像电,越摩擦越出。前两段所说,是靠我本身和学问本身的摩擦,但仍恐怕我本身有 时会停摆,发电力便弱了。所以常要依赖别人的帮助。一个人总要有几位共事的朋友,同时 还要有几位共学的朋友。共事的朋友,用来扶持我的职业,共学的朋友和共玩的朋友同一性 质,都是用来摩擦我的趣味。这类朋友,能够和我的嗜好,只要彼此都有研究精神,我便和他搭伙研究。即或不然他有他的嗜好,我有我的嗜好,只要彼此都有研究精神,我和他常常在一块或常常通信,便不知不觉把彼此趣味摩擦出来了。得着一两位这样的朋友,便算人生 大幸福之一,我想只要你肯找,断不会找不出来。 我说这四件事,虽然像是老生常谈,但恐怕大多数人都不曾这样做。唉!世上人多么可怜啊! 这种不假外求,不会蚀本,不会出毛病的趣味世界,竟没有几个人肯来享受!古书说的故事 “野人献曝”,我尝冬天晒太阳的滋味尝得舒服透了,不忍一人独享,特地恭恭敬敬地来告 诉诸君,诸君或者会欣然采纳吧!但我还有一句话,太阳虽好,总要诸君亲自去晒,旁人却替你晒不出来。 “只是要说如何便会尝到学问的趣味”,文章谈了哪四点?请分别用三个字或四个字 加以概括 赏析下列语句 把做学问的胃口弄坏了,便山珍海味摆在面前也不愿动筷子 试分析第二小节的论证思路。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认为刻意追求学问的趣味,是绝对领略不到这趣味的;只有“无所为而为”,才能获得学问的趣味。 B.文章运用大量比喻,论证了如何才能领略到学问之趣味的问题,深入浅出,说明透辟。C.作者现身说法,把自己领略学问之趣味的体会告诉读者,并勉励读者自觉地、主动地进行学问研究 D.文章最后一句与文首内容照应,使结构严谨,中心更明确突出。 【答案】 抛掉目的(无所为);持之以恒(养成习惯);深入研究;朋友切磋 比喻修辞,把做学问的欲望比作做学问的胃口,把充满趣味的学问比做山珍海味, 意为,失掉了做学问的欲望,即使再精彩有味的学问,也不想去研究了,生动形象指出不持 之以恒研究学问的不良后果,从反面突出了本节观点。 首先提出趣味主义的重要条件是“无所为而为”的观点,接着以学生为毕业、作家 为版权而做学问为例,从反面证明有目的的做学问最终会失去趣味,最后以孩子游戏为例, 从正面证明做学问要无所为而为。 A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