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要项目施工方法、施工方案
一、 施工准备
施工前我们将沿规划道边构筑围墙,并沿场区内主干道引入施工 便道,让场内有一个较好的通车、施工环境,便于加快施工进度。做 好前期的技术准备工作:施工前认真组织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工作, 做好变更记录;并在此基础上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的深化设计,编制各 工序、工种的作业设计并落实到施工的工长和作业队伍及班组。掌握 水准点标高,轴线控制点,地下原有障碍物等资料。
二、 工程测量控制措施
(一)施工测量总体方案的选择和确定
教学楼包含2个单体工程,中间由连廊连接;学生公寓包含4个单 体工程,二端由值班室或小卖部连接,共包含6个单体建筑坐落在长 220m、宽160m场区内,占地面积很大,平面布置新颖,整个工程轴线 点位误差要符合施工验收规范5mm以内,但又不允许有过大积累误差, 否则轴线闭合就会超限。其次,由于开工后场区内将全面施工,众多 施工机械、材料堆场、操作脚手架,给控制桩的保护带来很大困难, 也难以保证现场的控制点位相互通视。因此,为了保证轴线闭合符合 验收标准和轴线控制随时向施工作业面提供建筑物轴线。我方经过多 次专题研究,确定测量方案的基本原则:整体控制局部、高精度控制 低精度、长方向控制短方向。
建立整个场区测量控制网J2经纬仪,相对精度可达到1/50万,最 弱点点位误差仅为0.5mm,控制点采用钢制强制归心测站,控制网精 度完全可以保证。
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
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部测量队将对现场水准点及轴线进行全面 复查,复查后报业主和设计部门批准认可,方可施工。从控制点向施 工作业面定轴线放样,轴线点位误差要控制在土5mm以内,按长距离 200m计,极坐标放样精度要达到四万分之一以上才能满足要求。故选 用的测量仪器有:
J6经纬仪1台用于控制轴线及角度;S3型水准仪4台用于结构标 高控制。
施工现场的测量工作,项目经理部将派专人负责,并上报阶段测 量成果,以保证整体工程施工准确完美和正常进行。
(二)总体平面控制基准点的测设
根据整个工程一级测量控制网及单位工程轴线座标,一次性建立 单位工程二级平面测量施工控制网。
控制点引测
根据工程一级测量控制网导线点在场区内引测3-4个控制点,用 混凝土浇注并以钢柱标记,埋设外控基准点,要求埋深0.5m,并浇注 混凝土稳固。并测定高程作为工程定位放线依据,精度差要求准确。
内控制基准点布设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采用内控制,用经纬仪竖向投测,基准点选在 距轴线内偏Im的交叉位置布设时要注意尽量避开混凝土墙柱。
高程基准点的测设
对水准点的检测及要求
对场内设的水准点,每月定时联测一次,以作相互检校。仪器采 用S3精密水准仪,精度按二等水准技术指标执行。
结构施工中楼层标高控制方法及测设要求
在首层平面易于向上传递标高的位置布设基本传递高程点, 用S3水准仪往返测,测设合格后,用红色油漆标记“V”并在旁边注 建筑标高,以红“V”上顶线为标高基准,同-区域、同一层平面内红
“V”不得少于三个,间距分布均匀并要满足结构施工的需要,且红
“V”需设在同一水平高度,其误差控制在土 5mm以内则认为合格, 在施测各层标高时,应后视其中的两个红“V”上顶线以作校核。
±0.000以上各层的标高传递均利用首层红“V”上顶线为标 高基准,用检定合格的钢尺向上引测,并在投测层标记红“V”,复 检核合格后,方可在该层施测。
在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后,应重新引测相应的结构标高,以 保证拟建物的质量要求。
控制点的保护
控制桩按测量规程规定的标准进行埋设,一般埋设在坚固地方, 桩顶周围砌筑20cm高的保护台
3 OH
控制桩的埋设及保护示意图
(五)测量工作控制程序
测量工作控制程序
三、土方工程 (一)土方开挖施工方法
教学楼为独立柱基础(除人工挖孔桩),学生公寓楼为带型基础, 基槽宽700?1200,基底深为-1.300,扣除室内高差50cm,实际开挖 深度浅,土方量不大,拟采用人工开挖方式。
基坑开控程序:
测量放线一切线分层开挖一排降水一修坡一留足预留土层
开挖深度较浅,土方量较小,暂堆放在交通不碍事的位置。
挖土自上而下水平分段分层进行,每层Im左右,边挖边检查 坑底宽度及坡度,不够及时修整,每Im左右修一次坡,至设计标高, 再统一进行一次修坡清底,检查坑底宽和标高,要求坑度凹凸不超过 15mm。
基坑开挖时尽量防止对地基土的扰动。如基坑挖好后不能立 即进行下道工序时,则预留20~30cm 一层土不挖,待下道工序开始再 挖至设计标高。
弃土及时运出,在基坑槽边缘上侧临时堆土或堆放材料以及 移动施工机械时,与基坑边缘保持lm以上的距离,以保证坑边直立 壁或边坡的稳定。
挖土至坑底设计标高后及时由建设单位、质监单位、设计单 位、监理单位等组织基槽验收,作好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