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魏晋士人服饰风尚(社会学论文资料)
文档信息
:
文档作为关于“生活休闲”中“服装配饰”的参考范文,为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素材摘取等相关工作提供支持。正文7979字,doc格式,可编辑。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魏晋士人服饰风尚 1
一、衣衫风尚 2
二、首服、足服风尚 5
三、饰物风尚 5
文2:名教自然与魏晋士人的人格范型 6
一、存名教而尚自然 7
二、越名教而任自然 8
三、名教即 自然 9
四、弃名教而入“自然” 11
参考文摘引言: 12
原创性声明(模板) 13
正文
魏晋士人服饰风尚(社会学论文资料)
文1:魏晋士人服饰风尚
魏晋是魏、西晋、东晋的简称,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动乱纷繁的年代,也是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无论是贵族还是贫民都饱受战争之苦,颠沛流离。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乱世造就了大批才华横溢的文人名士——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王羲之、陶渊明等,这些都是魏晋士人的代表。士人是古代贵族阶级中等级最低的一个集团,是对中国古代官僚人文知识分子的统称,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他们往往身怀奇才,既是国家政治的直接参与者,同时又是中国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在各个时期均起着重要的作用,代表着时代的文化风向。魏晋士人崇尚自然,放达不羁、蔑视礼法、我行我素对后世影响极大,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风格的基础。这种追求自我的精神内核通过他们外在的服饰语言来彰显个性。
魏晋时期,礼法的观念十分淡漠,外化表现是士人们在服饰上获得了很大的自由,从而出现了服饰上的日新月异。葛洪在《抱朴子·讥惑篇》曾感慨“丧乱以来,事物屡变。冠履衣服,袖袂才制,日月改易,无复一定。乍长乍短,一广一狭,忽高忽卑,忽粗忽细,所饰无常,以同为快。其好事者,朝夕仿效,所谓京辇贵大眉,远方皆半额也。”这充分体现了魏晋士人生活风度与内在人文精神的融合及其升华。士人们赞赏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和个性,“褒衣博带,大冠高履”是魏晋服饰具有的时代特征。
一、衣衫风尚
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于夏商时期,到周代已完整完善,在不同礼仪场合,顶冠既要冕弁有序,穿衣着裳也须采用不同形式、颜色和图案,从而奠定了中国服装的基本形制。在魏晋之前,冠服制度一直被沿用,因为服饰是受等级的束缚而有严格的区分,在服饰的材质、样式、色彩上都是等级森严,不同服饰体现了穿着者的不同身份地位。但是魏晋士人在服饰上寻求表达自身的突破——宽衣大袖,袒胸露臂,披发跣足。当时的名士对穿衣有自己的一套心得:上衣的袖子从肘部开始做得特别宽,几乎可以拖到地面。衣料以柔软轻薄为主,腰间系上长带,有的还披散衣襟,这种装束被学者们称之为“褒衣博带”。但发展到后来,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在士人的引领下都仿效起这种穿着打扮起来,形成了魏晋鲜明的时代风格特征。
1961年南京西善桥发现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印壁画,刻画了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和荣启期。七人是魏晋时期的隐士团体,大都持有“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的态度,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谓竹林七贤。荣启期为春秋时期的隐士,思想与竹林七贤有共通之处,故与七贤画在一起。画中的人物都穿着大袖宽衫,衫领大开,跣足袒胸露臂,慵懒的盘坐于竹林中,嵇康抚琴,刘伶捧酒,阮籍、山涛、王戎席地而坐,面前放置酒杯,向秀似醉,颓然坐地,表现了他们轻松自然、随意的状态。孙位所绘的《高逸图》内容也是竹林七贤,虽然他是唐代画家,但是作品的衣服款式却是魏晋时代,此画至今只残留了四贤,他们或宽衫大袖,或袒露上身。刘伶双手捧着酒杯,回头做呕吐状,一位侍者手捧唾壶跪接;阮籍手持塵尾,宽衣大袖,嘴角露出讥世的微笑;山涛赤袒上身,抱膝而坐,双目前视,表情深沉;王戎赤脚而坐,手执长柄如意,神色惬意。
魏晋士人特立独行,行为怪异。有这样一个故事:传说竹林七贤中的刘伶曾踞坐于家中裸饮,有来客访也不隐蔽穿衣,客人问其缘由,他反嘲笑客人说“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裤衣,诸君何为入我裤中?”意思是说天地是我的房屋,屋室是我的衣服,你钻到我的裤裆里干什么呀?这虽然看似荒诞不经,狂放之极,但是正是在那样的时代里,抛却了礼教的束缚,个人的人格和个性才得以充分的显露。人格之美为魏晋时期士人们所普遍追求,是自我独立人格的昭示,是魏晋风度的鲜明表现。
魏晋时期文人穿着方式的改变源于对本身的存在价值的慨叹、对人的生存意义的思索,而玄学引导了魏晋的思想。玄学的语源即来自《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一语。以“玄”来命名新学说,可见其是一门幽深玄远的本体之学。玄学以“以无为本,以有为末”为指导思想,崇尚自然无为、清谈、放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