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训练检测卷-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VIP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训练检测卷-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训练检测卷 一、单选题 1.《尚书·五子之歌》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泰誓》中记载有“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这体现了《尚书》具有(???) A.重农观念 B.民本思想 C.民治思想 D.民生主义 2.南宋末年,文天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279年,崖山之战,大臣陆秀夫宁死不降蒙古铁骑,携小皇帝赵昺蹈海而逝。这些言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宋代社会危机严重后果 B.理学对士人品格的塑造 C.民本思想影响深远 D.儒学积极入世的价值观 3.韩愈在《原道》中说:“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由此可知,韩愈对“道”的解释意在(?????) A.复兴儒学 B.推动佛教本土化 C.传播道教 D.阐明天理的内涵 4.战国时期,各家各派的学者在齐国稷下学宫,自由讲学,著书立说。作为稷下学者论文集的《管子》,属于道家黄老学派的著作。但其中的《任法》篇也说“法者,天下之至道也”;“所谓仁义礼乐者,皆出于法”。这表明(????) A.道家奉行以法治国思想 B.齐国私人讲学风气兴盛 C.战国思想流派彼此融合 D.儒法学派受到民众推崇 5.中华文化主张和而不同,《论语》记载“君子和而不同”。在新中国的外交中,践行这一思想的成就是 A.实行“一边倒”的方针 B.提出“一国两制”创举 C.发起了“不结盟运动”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6.近代中国在文化反思上,经历了“文化自卑”向“文化自强”的转变,从认为“技不如人”,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搞“洋务运动”,到认为“制不如人”,搞“戊戌变法”,再到认为“文化不如人”,开启“新文化运动”,“古今”“中西”之争异常激烈,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由此进入了一个衰落、蜕变与新生并存的历史阶段。这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 A.本土性 B.包容性 C.连续性 D.多样性 7.《论语》记载,孔子的雅言仅用于《诗》书》和《执礼》,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主张。他“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由此可知,孔子的思想及实践(???) A.适应了社会现实的需要 B.体现了一定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C.注重借鉴外来思想成果 D.兼具学术研究和政治统治双重功能 8.新文化运动期间,李大钊提出道德是有阶级性的,认为“离开众庶,则无英雄”。他又说:“真正的解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三面,把我们解放出来,而是要靠自己的力量,抗拒冲决,把它打破,从那黑暗的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李大钊的这一思想(???) A.强调伦理道德和社会革命同等重要 B.表明新文化运动性质发生变化 C.认同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D.符合当时社会形势发展的要求 9.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精神。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南宋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气节。对这种民族精神产生影响的思想是(?????) A.黄老之学 B.董仲舒新儒学 C.佛道思想 D.理学思想 10.《尚书·酒诰》记载,周公对卫康叔说,从前殷先王惧怕上天和小民的力量,所以恒久保持他们的德行,执守他们的恭敬。这表明,周公(???) A.强调君主要修养道德 B.要求官员了解百姓疾苦 C.重视对诸侯王的控制 D.具有“明德慎罚”的思想 11.韩非子指斥儒家“礼、乐、诗、书”的教条和“仁、义、孝、悌”的道德准则都是“愚巫之学”“贫国之教”“亡国之言”。这反映了韩非子(???) A.主张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B.对儒家思想存在抵触心理 C.推崇以法治国的原则 D.认为儒家思想影响力较小 1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这些主张,着重强调的是(???) A.以人为本 B.天人合一 C.崇德尚贤 D.天下为公 13.“目极千里兮,伤心悲”“渐老念乡国,先归独羡君”“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竞陆沉”“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这些诗句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 A.天人合一的精神 B.爱国忧民的情怀 C.自强不息的态度 D.革鼎创新的思想 14.墨子既“贵义”又“尚利”,提倡“他人之利,天下之利”。他把利看作义的内容、目的和标准,把义看作是达到利的手段,提出以利作为行为的道德价值标准。这说明墨子的义利观(???) A.具有反传统的启蒙意义 B.带有浓厚的民本主义色彩 C.体现出鲜明的政治立场 D.否定了法家的重义轻利观 15.春秋时期,“言仁必及人”成为一种新的时代思潮,“仁”与“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反映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86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6010126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