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高凤林》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VIP

《大国工匠高凤林》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大国工匠:高凤林 焊枪是针,弧光是线,他追寻着焊光,在火箭发动机的“金缕玉衣”上焊出了一片天。 他就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特种熔融焊接工、火箭发动机焊接车间班组长,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 当年我国卫星发射成功后,年幼的高凤林曾问父母:“卫星是怎么飞到天上去的?”当他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面临抉择时,母亲一句“报考七机部技校吧,去解你小时候的 迷惑。”从此,他便与航天结下了不解之缘。 迈出校门的高凤林,走进了人才济济的火箭发动机焊接车间氩弧焊组,跟随我国第一 代氩弧焊工学习技艺。师傅给学员们讲中国航天艰难的创业史,讲航天产品成败的深远影响,还有党和国家对航天事业的关怀和鼓励。从那时起,“航天”两个字深深镌刻在高凤林的内心。 为了练好基本功,他吃饭时习惯拿筷子比画着焊接送丝的动作,喝水时习惯端着盛满水的缸子练稳定性,休息时举着铁块练耐力,更曾冒着高温观察铁水的流动规律。渐渐 地,高凤林积攒的能量迸发了出来。 20 世纪 90 年代,为我国主力火箭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设计的新型大推力氢氧发动机,其大喷管的焊接曾一度成为研制瓶颈。火箭大喷管的形状有点儿像牵牛花的喇叭口 , 是复杂的变截面螺旋管束式,延伸段由 248 根壁厚只有 0.33 毫米的细方管通过工人手工焊接而成。全部焊缝长达近 900 米,管壁比一张纸还薄,焊枪停留 0.1 秒就有可能把管子烧穿或者焊漏,一旦出现烧穿和焊漏,不但大喷管面临报废,损失百万,而且影响火箭研 制进度和发射日期。 高凤林和同事经过不断摸索,凭借着高超的技艺攻克了烧穿和焊漏两大难关。然而, 焊接出的第一台大喷管 X 光检测显示,焊缝有 200 多处裂纹,大喷管将被判“死刑”。高凤林没有被吓倒,他从材料的性能、大喷管结构特点等展开分析排查。最终,在高层技术 分析会上,他在众多技术专家的质疑声中大胆直言,是假裂纹!经过剖切试验, 200 倍的 显微镜下显示他的判断是正确的。就此,第一台大喷管被成功送上了试车台,这一 新型号大推力发动机的成功应用,使我国火箭的运载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人们把比用金子还贵的氩气培养出来的焊工称为“金手”。高凤林是“ 金手天焊”,他之所以成为大国工匠,不仅因为他练就了一手绝活,还因为他焊接的对象十分金贵,是有 火箭“心脏”之称的发动机, 更因为他在火箭发动机焊接专业领域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金手天焊”是高凤林技艺高超,屡屡攻克焊接技术难关的写照,更是新时代航天高技能工人风采的体现。 高凤林深知作为知识工人的重要。离开学校 8 年后,他重新走进校园,捧起课本,开 始了长达 4 年艰苦的业余学习。快毕业的时候,高凤林还在一次航天系统大型技术比赛中报了名。白天穿梭于工作现场、训练场、课堂,晚上抱着两摞厚厚的书籍学习到三四点 钟,由于过度紧张和劳累,不到 30 岁的他头发一把把地往下掉。终于,高凤林先在技术比赛中取得了实操第一、理论第二的好成绩。后来他又拿到了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文凭。 一枝独秀不是春。高凤林在实践中不断培养了一批像他一样优秀的航天高技能人才。 “能进高师傅的班组,跟着他学技术,本身就是很荣幸的事情,他的成功事迹还有敬业、 钻研、不断突破极限的精神,都在一点一滴地影响着我们,给我们树立了很高的标杆。”他的徒弟说。 在技术传承上,高凤林把自己的丰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他指导徒弟如何 掌握好焊接的工艺控制过程,来达到最佳焊接效果。针对出现的问题,他能够找准病因, 对症下药,手把手地指导,帮助徒弟举一反三。今天,他所在的班组, 19 名组员中有 5 名全国 技术能手、1 名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和 1 名航天技术能手。 “事业为天,技能是地”,高凤林参加工作 35 年来,默默奋战在火箭发动机系统焊接第一线,他敢为人先、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 出贡献。 (摘编自《中国人才》2015 年第 11 期) 相关链接: ① 提到优质制造,人们立刻想到:控制误差不超毫秒的瑞士钟表匠、仅拧各种螺丝就 要学习几个月的德国工人、捏寿司都要捏成极致艺术品的日本手艺人……但对于中国制造来说,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 ② 在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曾说:“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6 分) A、本文通过记述高凤林的工作生活,突出了他在火箭发动机焊接技术上的辉煌成就,也表现了他精研刻苦、执着追求的精神。 B、尽管文化水平低下,但高凤林自幼好学,勤于思考,醉心技术攻关,他日后取得的卓越成就与这种强烈的求知欲不无关系。 C、在焊接第一台火箭大喷管过程,高凤林力排众议,抵制了众多技术专家的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