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六国论》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二)-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docxVIP

《阿房宫赋》《六国论》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二)-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阿房宫赋》《六国论》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了解“赋”和“论”这两种不同的文体;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 体会课文运用的比喻、排比、铺陈、夸张等艺术手法;学习《六国论》始终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方法,感知本文论证严密的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 了解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学习作者“借古讽今”手法并体会作者借古讽今的用意。 文化传承与理解 引导学生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生死的罪恶;并领会六国破灭的历史教训。 课时安排 五课时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体会课文运用的比喻、排比、铺陈、夸张等艺术手法。学习《六国论》始终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方法,感知本文论证严密的特点。 3、了解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学习作者“借古讽今”的手法;了解苏洵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用意。 4、引导学生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生死的罪恶;并领会六国破灭的历史教训。 第二部分 自读研讨 教学要点:合作探究学习《六国论》;比较阅读落实群文学习任务。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节,导入新课 同学们,唐太宗李世民曾感慨地说过:“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古为鉴,关键在于发现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理出导致王朝兴替的中心线索,才能达到借鉴史实、古为今用之目的。战国七雄并立是如何演变为秦一统天下的,我们来学习苏洵是如何抽丝剥茧、层层剖析的。 二、检查预习 1.请学生介绍自己眼中的苏洵。 苏洵(1009一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散文家。相传“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经过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达到通六经百书、下笔顷刻数千言的程度。他的论文大多针对时政而发,能切中时弊。后人因其子苏轼、苏辙也都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父子三人合称“三苏”,三人均被列人唐宋八大家。 2.其他同学补充。 3.点名让学生介绍时代背景。 背景资料 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输多胜少。1004年契丹大举攻宋,直逼黄河北岸的澶州城下,威胁宋都,宰相寇准力主抗辽,这次宋军打了胜仗,但北宋最高统治者面对有利的形势却屈辱求和,与之订立“澶渊之盟”,向辽输币、纳贡求和。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这与“六国”赂秦而求一夕安寝的政策极为相似。所以,苏洵写了《六国论》,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覆辙。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澶渊之盟 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河南濮阳)城下射杀辽帅,击败辽军,并且辽军孤军深入,处境不利,于是谋求议和。宋真宗贪图荷安,也赞同议和,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与辽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因澶州(河南濮阳)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4、教师补充文学常识 论,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散文文体,以论证为主,要求善于析理,一般分为两种:①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②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知人论世,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等,加深学生对作家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在平时阅读中注意积累的阅读习惯。) 三、读准字音,疏通文意 1.听课文朗读录音,正音。 思厥(jué)先祖父 抱薪(xīn)救火 洎(jì) 暴(pù)霜露 燕(yān)赵 殆(dài)尽 为(wéi)国者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不能错读、误读、漏读,注意正确断句。 3.点名学生朗读课文,请其他同学评价。 4.教师补充强调易错读、误读的字和重要的断句。 5.分若干小组,每组规定交流探讨的语段,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每小组派一名学生讲解本小组学习的语段的语言现象(重要的实词、虚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再派一名同学翻译语段。 古今异义词 (1)思厥先祖父 古义:祖辈与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 (2)其实百倍 古义:它(前者)的实际数量。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 (3)至于颠覆 古义: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相当于“以致”“以至于”,落到…的地步/结果/结局,最终…。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件事。 (4)可谓智力孤危 古义: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