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清末民初动宾短语的词汇化.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浅议清末民初动宾短语的词汇化 ? ? 华树君 摘 要:双音词在历史上的产生和发展就是一个不断词汇化的过程。而作为一种词汇动态发展现象,它在任何时期都可能存在。清末民初时期的一些动宾短语即体现出一定的词汇化迹象。通过对“酬劳”“合式”“充其量”“安葬”等动宾短语词汇化的案例考察,描叙出其词汇化的发展轨迹,并对其词汇化的动因和机制进行了探讨。 Key:清末民初 动宾短语 词汇化 动因与机制 众所周知,双音词在历史上的产生和发展就是一个不断词汇化的过程。[1](P1)传统观点认为,词汇化就是造词法。“在词汇化较为宽泛的背景下,构词法和词汇化二者之间几乎没有或根本没有被区分。传统上,词汇化指的就是构词法的普遍过程,如复合、派生和转类。但这是一种最广泛的定义,因为它很少告诉或没有告诉我们各种类型构词的结果在跨时间上经历了何种类型的演变”。[2](P51-52)实际上,词汇化和造词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蒋绍愚(2015)曾指出造词法是一种静态的描写,而词汇化是一种动态的考察,认为没有形式和意义演变的就不是词汇化,有一些造词法形成的词,只是词汇化的起点,只有再进一步词汇化,成为“新的带有形式和语义特征的实义形式”,这才是词汇化。[3](P85)所以,词汇化是指“在历时演变领域中定义的词汇化,即指从非词的单位变为词的过程,最常见的是从短语或从句法结构演变为词”。[4](P1) 一、 动宾短语词汇化的案例分析 通过对清末民初词汇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该时期有些动宾短语正处于词汇化的最后阶段,我们在语料中仍可发现词汇化留下的少量痕迹,这些动宾短语经过该时期的发展最终完成了词汇化的进程。例如: 1.酬劳 “酬劳”在清末民初有两种用法:一作动词,指酬谢(出力的人);二作名词,指给出力人的报酬。比如: (1)这具虽是薄皮棺材,若是抬到你们祖茔,也有七八里地,至少须得四串大钱,酬劳我们。(《大清三杰》第三回) (2)倒难为你了,改日还要酬劳你。(《绘芳录》第五十三回) (3)表面说是办丧辛苦,作为特别酬劳,实际就是买他们一个不开口儿。(《八仙得道》第五十八回) (4)年终结账,盈余提二成公积,二成为办事人酬劳,六成分派各股东,作为红利。(《歇浦潮》第四十六回) 以上4例当中,例(1)、例(2)中的“酬劳”是动词用法,而例(3)和例(4)是名词的用法。虽然“酬劳”开始词汇化的时间比较早,我们在唐代已见其用作动词,比如“尊年尚齿,列代弘规,序旧酬劳,哲王明范。”(《周书·武帝纪上》)这里的“酬劳”是“用财物酬谢”之义,但我们认为“酬劳”在清末还没有完全词汇化,具体表现如下: (5)越女屡立奇功,寡人正待厚加封赏,以酬劳绩。(《热血痕》第四十回) (6)不特该大臣等渥膺懋赏,即文武员弁绅士壮勇,亦得共荷恩施,用酬劳勚,朕实有厚望焉。(《清实录·文宗显皇帝实录》卷三十六) (7)先生在后科之元也,今以阅卷功,拔补下科元缺,以酬劳瘁。(《夜雨秋灯录》三集卷二) 以上例(5)(6)(7)中的“以酬劳绩”“用酬劳勚”“以酬劳瘁”显然还都是短语的形式,但所表达的意思已经和成词的“酬劳”相同了,只是结构上还不是一个词。另外,在清末民初时期,“酬劳”还有另外一种表现形式。例如: (8)但赃物取到,这鸦片却不要当场还来,我另差人来取,多赏你些银子,酬你的劳,决不致亏负你,你须上紧追捕,不可懈怠。(《黑籍冤魂》第十回) (9)谁料宣宗帝偏不赏他的功,酬他的劳,倒把他革职拿问,交给刑部治罪,究竟得了个斩监候处分。(《清朝秘史》第六十五回) 例(8)、例(9)中“酬劳”的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具有一定離合性,但现代汉语中的“酬劳”是不能插入任何成分的。从以上的考察可知,“酬劳”在清末民初虽然以成词用法为主,但其少量未成词用法以及具有离合性的特征都体现出了词汇化的痕迹。在民初之后的语料中,我们却未发现其以短语或离合性较大的形式出现,因此推断“酬劳”在民国初期就彻底完成了词汇化过程。 2.合式 “合式”在现代也有两个义项,一指符合一定的规格、程式;二指“合适”,即符合实际情况或客观要求。[5](P524)这两个义项的用法在清末民初也都各有用例。例如: (10)如有板薄钉稀,造不合式者,将监造官降二级调用。(《大清会典事例》卷一百三) (11)一时饭毕,自有马夫牵了马,孙老六跨上去倒也合式。(《负曝闲谈》第十回) 其中例(10)表示的是“符合一定的规格、程式”之义,例(11)指“符合实际情况或客观要求”。但“合式”表“合适”义的表现形式并不止上面一种形式,还有另外一种形式。例如: (12)大臣合了皇帝的式,这大臣就得降恩眷顾。(《六月霜》第六回) (13)柯氏道:“我晓得有一匹马刚合你的式。”(《侠隐记》第三十二回) 由此可见,“合式”在清末时期同样表现出了一定的离合性,和现

文档评论(0)

布丁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 重庆微铭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云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08305191485W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