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独立思考,拒绝盲从、素处以默,妙机其微、ChatGPT.docxVIP

2023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独立思考,拒绝盲从、素处以默,妙机其微、ChatGPT.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科学与哲学来自闲暇。” 当代著名幻想小说家尼尔·盖曼说:“轰轰烈烈的生活可能会提供创作素材,但更多的灵感来源于平淡的闲暇时光。” 颜宁说:“勤奋虽然是好事,但如果太累了,可能就会挤占梦想、灵感的空间,弄不好反而限制了创新。”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什么样的感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并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审题: 这是一则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所给的三则名人名言,都强调了适当闲暇的重要性。在亚里士多德看来,适当的闲暇能够激发人对于科学与哲学的想象力。在尼尔·盖曼看来,那些看似平淡的闲暇时光反而能给人更多的灵感。在科学家颜宁看来,过度勤奋与忙碌反而会限制人思考,而适当的空闲,确能使人因为思考而拥有更多的创新能力。 这一切看似与中国人追求勤奋的价值观背道而驰。中国人信奉天道酬勤,认为勤奋符合天理人道的自然规律;传统的中国人讲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笃信勤能补拙、业精于勤……在中国人的眼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离不开勤奋。所以,我们常常向世界自豪地宣称:“中华民族是勤劳伟大的民族。” 但是,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材料所说的“闲暇”,并非偷懒、消极无为,而是正如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所说的:“智者,总是享受着自己的生命,享受着自己的闲暇时间;而庸者,总是害怕空闲,害怕空闲带给自己的无聊,所以总是给自己找些低级趣味的游戏,给自己一点暂时的快感。”我们需要有一点空间给自己思考,让自己的心灵休养生息,而不是在机械式忙碌中变成了不会思考的机器。 因此,写作时,应先阐述清楚材料中闲暇与忙碌、勤奋的关系。首先可说明,闲暇的本质是放下、空心、自由、多元选择……人生如此,才能通往幸福。自古以来,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勤劳和忙碌的人民。“勤有功,戏无益”的古训深入人心。但在科技进步为我们减去几乎所有体力劳动和部分脑力劳动的今天,过分强调勤奋工作,是对休闲和自由价值的某种漠视和忽视。西方大哲亚里士多德、罗素都主张休闲对于人类文明、幸福、繁荣有重要意义。有闲暇,才能接触许多美好事物,诸如艺术修养,科学发现等。此后,也可对闲暇与懒惰进行一定的区别,以完善自己的论证:闲暇不代表庸庸碌碌、无所作为,我们要在享受清闲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丰实内心,做到厚积薄发。在行文中,也可以针对现实中躺在功劳簿上的现象、啃老而无所为的现象进行批判。 立意: 1.于闲暇中觅灵魂充实。 2.多给自己一点思考的闲暇空间。 3.即使忙碌,也要有点思考与欣赏的闲暇时光。 优秀作文: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西塞罗说:“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   这句看似矛盾的话不禁让我眼前一亮,人世间滚滚红尘、万物万象,纷繁杂乱,纵使你腰缠万贯,也未必真有“空闲”的时候;即使有,也可能在宝贵的闲暇时光里不能停下身心的惯性运动。   这样想来,尘世纷繁,亦不过一池白莲,半亩静塘。所以,我们应该拥有一些适当的闲暇时光。   首先,真正的空闲,不是指无事可做之时。一个人若是内心皎洁如新月之光辉,明澈如山间之清泉,即使身边事务繁多,也不能影响到他内心的“空闲”一丝一毫,此正所谓“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小隐之人不能隐于功名利禄的漩涡中心,乃是其内心不够“空闲”,不能做到“坐忘”,定力不够也。故其须以身外环境之清静来达到内心的清静。   那么,人“空闲”了,为何又要忙呢?   忙什么?忙着以文化之华实填补心中脑中之“空闲”,以知识之精华灌溉眼中手中的空虚。   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实验研究表明,人的眼睛总是在不断寻找落点,若一段时间内找不到落点,人就会因为焦虑和迷茫而失明。这也是“雪盲症”的原因。人的心与眼睛一样,也在不断地寻找落点,心,总得看到点什么、以什么为目标才行。而文化和知识,即是人心最好的“落点”。此时须以文化和思想灌溉心灵,促进人格和性灵的成长。   灌溉心田,怎能不忙?但增加人格力量只是一方面,还有另一方面却更为重要。   闲暇之时,人们可以与自己相处。生活的节奏太快,我们必须常常停下脚步,等一等落后的灵魂,自己陪伴着自己,过内在的生活。   有一点人们常常误解,那就是并非只有自己一人在一个独立的无他人的空间里才叫做“独处”。独处是指一个人面对自己,与自己的灵魂对话。由此可以看出独处的重要性了。周国平说:“人们总是用很少的时间进食,用很长的时间消化。”独处就是那个消化世界的过程。非独处的集体活动时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道理、经验,而惟有通过独处才能内化成自己心灵的营养。   有些人害怕与自己独处,大概是因为连他自己都感觉到了自己的空洞和乏味,故其必须找点别的消遣才能直面自己吧。   尘世纷繁,不过一池白莲,半亩静塘,只要明白了

文档评论(0)

专注中高考语文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15年深耕,专注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