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郑敏—教学设计—《龟虽寿》品析曹诗“雄健”的诗风.docx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郑敏—教学设计—《龟虽寿》品析曹诗“雄健”的诗风.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龟虽寿 ——品析曹诗“雄健”的诗风 教科书及其目次: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23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教材分析 《龟虽寿》是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的第二首古诗。《龟虽寿》为东汉时期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乐府诗,是曹操《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这是一首充满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的哲理诗,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宏伟抱负。 东汉末年政治、军事割据和异端思想的崛起,扫荡了两汉依经拟议、繁琐求证的经学作风,中国文学进入建安时期。 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了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其诗风雄健深沉,慷慨悲凉。 其时,曹操以刑名法术进取天下,于鞍马间为文,用语简捷,词气峭厉,不容斟酌。曹操在目睹汉室的倾颓、生民的不幸、命运的无常、人生的短暂,既疑惑于“德行不亏缺,变故自难常。郑康成行酒,伏地气绝”(《董逃歌辞》),悲慨于“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秋胡行》),既以“造化之陶物,莫不有终期”、“圣贤不能免,何为怀此忧”(《精列》)自解,又以“驾虹霓,乘赤云”、“绝人事,游浑元”(《陌上桑》)宽怀,更以“不戚年往,世忧不治。存亡有命,虑之为蚩”(《秋胡行》)自勉,形成了气韵沉雄、古直悲凉的诗风。 学情分析 这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诗歌,满含着作者老当益壮、不信天命、奋斗不息的情感。八年级学生能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以及进行初步的赏析,理解诗歌情感。但要品析诗歌中蕴含的哲理思考以及慷慨激情的艺术形象还需要进行提升。 同时,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学生还应通过查阅资料对“建安风骨”有一定的了解,并从曹操代表性诗歌中总结其风格特点,从而了解曹诗“雄健”的诗风。 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设计。三者需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需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于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通过品析诗歌中所选取的意象,把握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不信天命等的艺术形象; 结合时代背景、东汉末年社会风气以及建安文学的发展历程等知识,品析本诗“雄健”诗风的特点; 体会并学习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乐观自信、自强不息、人定胜天的壮志豪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取意象,品析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不信天命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人满腔豪情壮志以及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宏伟抱负; 难点:曹操作为建安文学最突出的代表人物,理解把握本诗中曹诗“雄健”的诗风特点。 五、教学用具 1.武侯教育云——伟东智慧课堂; 2.平板电脑; 3.电子交互式白板; 六、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播放视频《三国演义东汉末年三国群雄逐鹿的纷争乱局》。 【设计意图】所谓“时势造英雄”。东汉末年,皇权虚弱无力,名存实亡,各地豪强群攻而起,造成了群雄割据的局面。学生通过视频可以直观而形象的感知当时社会的纷争扰攘,激发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引出诗人——曹操。 曹操其人 1.人物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2.丰功伟绩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渐见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3.文学贡献 曹操军事上精通兵法,重贤爱才,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将看中的潜能分子收于麾下;生活上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设计意图】曹操作为历史著名人物,他的一生绝不是支言片语能够言说。因此,要根据本课的学习目标,选取最适合本课的相关知识作介绍。

文档评论(0)

胡老师K12教育坊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从业20余年,中学高级教师,擅长公开课PPT制作等。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