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龚书亮《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docx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龚书亮《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记承天寺夜游》 七中育才学校银杏校区 龚书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熟读成诵,读出课文韵味,获得美感享受。 2.积累常见文言实词与虚词。 过程与方法: 1.借助联想与想象,领略文中月色之美,体会景物描写的妙处。 2.反复诵读,感受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体会抒情语句的深刻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 1.诵读、积累 2.品味语言,感受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教法、学法: 朗读法、品析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圈点勾画法、知人论世法、还原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任务 1、将课下注释补充到课文中。对课下未注释,你却有疑问的字词进行查阅。(查《古汉语词典》)。预习《记承天寺夜游》后,你有疑问的字、词、句是? 2、尝试将文章改写成一篇白话散文。 3、在素签上用你最好的书法水平,抄录本文你最喜欢的句子,并简单配画。 二、导入 导入:梁衡评价。苏轼的介绍: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今四川眉山人。 环节一 译 1、一读字音、断句 译:同学互相解答有疑问的字词句;做笔记(全文重点句子)。 补充: 组词猜义,空灵明净,交横; 温故知新,遂、但、户(木兰当户织) 比较含义:无与,相与 二听、看视频 3、三读,读出文言文味道,读出感情; 注意: “欣然”、“遂”、“亦” 轻快、愉悦 “念”“盖”“但”“耳” 缓慢、低沉 “空明” 宁静、平缓 环节二 想象意境 请生任选一问题作答,写在课本上。 1、进入同学们自己绘画的书签中,看到/听到/感觉到了什么? 2、作者是怎样描写月光的? 比作大片水,以竹柏影来衬托星星点点,碎银一般。 看到 听到 感觉到什么? 预设:月光 风声 澄澈、宁静 庭院、竹影(斑驳)、藻荇 师结合书签内容进行总结: 这句话没写奇景,没绘幽胜,然而却描写了一个玲珑剔透、冰清玉洁的世界。“积水空明”写大片月光泄地,清辉透彻,明净无比;水中藻荇交横,写月光穿透竹柏,星星点点,碎银一般,楚楚动人。这种明月如洗,夜色清幽的美丽画面,真使人达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这空灵澄澈的月光照进了苏轼眼里。它有没有照进苏轼的内心呢?我们来一起品析意义。 环节三 品味意义 插播背景,扩展阅读 苏轼此时际遇:不得“签书公事”,有职无权。 阅读张怀民和苏轼的故事。品读张怀民其人,品格清高超逸。 请生思考“闲人”的丰富内涵。 预设:苦于,被贬 乐于,欣然起行,赏月 师:给予肯定,结合背景(苦);结合文本,钻研、善于发现(乐)。 不确定的,美吗?不确定,得吗? 再读,请1生读第一段,请1生读第二段,请3、4朗读者读第三段。 总结:诗文词书画,全才是苏轼。既有人生不如意的悲凉之感,又有人与自然相融的温暖之色。品味出自豪、自得、澄澈内心。 诗文词书画,全才是苏轼 舛 中央 地方 反对新法 杭密徐湖 乌台诗案 被贬黄州 不愿尽废 杭颖定州 五九高龄 远谪惠儋 大赦内徙 翌年辞世 有为苏轼,令人感动 坎坷苏轼,令人同情 旷达苏轼,让人慕求 有趣苏轼,叫人喜爱 总结:一个人处于人生低谷的态度决定了他将来反弹的高度。无论何时,心中都升起明月。苏轼心中有明月,我们每个人心中也有明月。这明月可以是一个月下具体的场景,也可以是心中温暖你的人、事,请以《升起心中的明月》写短文150字。品析同学们的优秀习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胡老师K12教育坊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从业20余年,中学高级教师,擅长公开课PPT制作等。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