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总结.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病原资料 质粒:是细菌的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双链 DNA 分子呈闭合环状 正常菌群:正常人体的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黏膜上存在着不同种类和一定数量的细菌,这些细菌通常对人体是无害的,称正常菌群。 条件治病菌:正常菌群通常对机体有益无害,但当机体免疫力低下,菌群聚集部位改变,菌群失调时也可引起的疾病。 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 以及细菌芽孢)的方法 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细菌的特殊结构与功能:荚膜:①抗吞噬作用 ②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③黏附作用④抵抗干燥 鞭毛:①是细菌的运动器官②有些细菌的鞭毛与致病性有关③具有免疫原性:鉴定细菌、细菌分型 菌毛:①普通菌毛:与细菌致病性有关②性菌毛:传递遗传物质 芽胞:对外界的抵抗力增加,可发芽成殖体有致病性,有鉴别作用, 应以杀死芽胞为灭菌效果的指标。 细菌外毒素与内毒素的区别: 区别 外毒素 内毒素 来源 革兰阳性菌及部分革兰阴性菌 分泌或溶解后释放出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组成成分, 菌体裂解后释放 化学成分 蛋白质 脂多糖 稳定性 60-80℃,30 分钟被破坏 160℃,2-4 小时被破坏 抗原性 强,易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甲醛处理后脱毒形成类毒素 较弱,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作用弱,甲醛处理后不能形成类毒素 生物学活性 毒性强,各种细菌外毒素对组 毒性较弱,各种细菌产生的内 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作用,引起特殊临床症状 毒素毒性反应大致相同,引起发热、白细胞变化、微循环障碍、休克、DIC 等 细菌全身性感染的五种类型及定义: 全身感染:病原菌进入机体后,病原菌或其毒性代谢产物进入血液并向全身扩散引起全身症状 ①毒血症:产生外毒素的病原在局部生长繁殖,不进去血流,但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去血液循环,到达易感靶器官、引起组织损害,导致特殊的毒性症状。 ②菌血症:间断性侵入血流,但未在血中繁殖,到达体内适当组织器官再进行生长繁殖,产生外毒素或内毒素等毒性的菌血症。 ③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外毒素或内毒素等毒性产物,引起高热、皮肤黏膜淤血、肝脾肿大等严重全身性中毒症状。 ④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由局部侵入血流后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液循环扩散至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⑤内毒素血症:革兰阴性菌感染使宿主血液中出现内毒素引起的症状。 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致病性: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易培养,有色素(脂溶性色素,金黄色、白色、柠檬色)有溶血,血平板上透明溶血环。 致病性:血浆凝固酶,葡萄球菌溶素,杀白细胞素, 肠毒素,表皮剥脱毒素 链球菌的致病性:致热外毒素,链球菌溶血素 O,链球菌溶血素 S, M 蛋白,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 1. 二者化脓性症状区别:金黄色: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器官感染,全身感染。 链球菌:皮肤局部感染,器官感染,局部感染。 病灶特点 金黄色:病灶局限,脓汁粘稠 链球菌:脓汁稀薄带血性, 有明显的扩散倾向 结核杆菌的主要致病性、染色、防治:⑴致病性:脂质,蛋白质,荚膜⑵染色: 抗酸染色, 结核杆菌被染成红色, 为抗酸阳性菌 ⑶防治:接种卡介苗,早期治疗,利福平、异烟肼 结核菌试验:是应用结核菌素来测定机体对结核杆菌是否有免疫力的一种皮肤试验。 破伤风杆菌及致病性,致病条件: 致病条件:伤口的厌氧环境;有泥土或异物污染;坏死组织多;窄而深的伤口;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 致病性 致病物质:破伤风痉挛毒素 持续性感染类型;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染 核衣壳,自我复制,垂直传播:①衣壳:是包绕在病毒核酸外的一层 蛋白质。 ②自我复制:以亲代病毒核酸为模板,复制出子代病毒。 ③垂直传播:指病毒由宿主的亲代传给子代的传播方式,主要通过胎盘或产道传播,也可见其他方式。 肝炎病毒的种类、传播方式:⑴种类:甲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 ⑵传播方式: 甲;粪-口传播 乙;血液,母婴,性接触 丙;血液 丁;协同感染,重叠感染 乙 肝 两 对 半 , 大 三 阳 :HBsAg 与 HBs-Ab HBeAg 与 HBe-Ab HBc-Ab 大三阳:HBsAg 阳性,HBeAg 阳性 HBc-Ab 阳性 乙肝传播源,传播方式:⑴患者和无症状携带者 ⑵①血液、血制品传播②母婴传播③性接触及密切接触传播 HIV 传染源,传播方式,防治原则:⑴HIV 无症状携带者和艾滋病病人 ⑵性传播,血液传播,垂直传播 ⑶①开展广泛宣传教育, 普及艾滋病相关知识 ②杜绝吸毒和不正当性行为 ③加强管理艾滋病患者及 HIV 感染者,对高危人群实验检测 ④医护人员加 强自我保护,防止感染 ⑤对血液及血制品严格检测确保安全 ⑥加紧研制 狂犬病的防治原则:捕杀野犬,加强家犬管理,注射疫苗,避免家 养动物与野

文档评论(0)

137****07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