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粒子的波动性和量子力学的建立 课件 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1).pptx

4.5 粒子的波动性和量子力学的建立 课件 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1).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5 粒子的波动性和量子力学的建立 通过对双缝干涉、光电效应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人们终于认识到光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 问题:我们已经认识到如电子、质子等实物粒子是具有粒子性的,那么,实物粒子是否也会同时具有波动性呢? 粒子的波动性 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在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玻尔氢原子理论以及相对论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把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如电子、质子等。 他写道:“整个世纪①以来,在光学上,与波动方面的研究相比,忽视了粒子方面的研究;而在实物粒子的研究上,是否发生了相反的错 误呢?是不是我们把粒子方面的图像想得太多,而忽视了波的现象? 他提出假设: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即每一个运动的粒子都与一个对应的波相联系。粒子的能量 ε 和动量p 跟它所对应的波的频率v和波长 λ 之间,遵从如下关系 这种与实物粒子相联系的波后来被称为德布罗意波,也叫作物质波 物质波的实验验证 德布罗意关于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的假说在当时来看是难以理解的。真正判定这个假说是否“站得住脚”的只能是实验 我们知道,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是光具有波动性的有力证据。因此,如果电子、质子等实物粒子也真的具有波动性,那么,它们就应该像光波那样也能发生干涉和衍射。这是验证德布罗意波是否存在的一条途径。 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与X射线的波长具有相近的数量级。前面讲过,X射线在通过晶体时会发生明显的衍射。 物质波的实验验证 1927年戴维孙和G. P. 汤姆孙分别用单晶和多晶晶体做了电子束衍射的实验,得到了类似图4.5-1的衍射图样,从而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 在后来的实验中,人们还进一步观测到了电子德布罗意波的干涉现象 (图4.5-2)。 概率波 物质波的实验验证 1929年,德布罗意因提出物质波的假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之后,戴维孙和G. P. 汤姆孙因证实电子波动性获得了193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G. P. 汤姆孙的父亲 J. J. 汤姆孙因发现电子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则由于验证了电子的波动性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科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物质波的实验验证 除了电子以外,后来还陆续证实了中子、质子以及原子、分子的波动性。对于这些粒子,德布罗意给出的 v = ε/h和 λ = h/p的关系同样正确。 宏观物体的质量比微观粒子大得多,它们运动时的动量很大,根据 λ = h/p可知,它们对应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就很短。 例如,一个质量为0.01 kg,速度为300 m/s的子弹,它的德布罗意波长只有2.2×10-34m,比宏观物体的尺度小得多,根本无法观察到它的波动性。 而一个原来静止的电子,在经过100 V电压加速后,德布罗意波长约为 0.12 nm,因此有可能观察到电子的波动性。 物质波的实验验证 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的观念被实验证实,表明电子、质子、原子等粒子不但具有粒子的性质,而且具有波动的性质。 换句话说,它们和光一样,也具有波粒二象性。 量子力学的建立 19、20世纪之交,人们在黑体辐射、光电效应、氢原子光谱等许多类问题中,都发现了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现象。 这些现象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各类系统中普遍存在的,且都和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的行为紧密相关 在这些问题中经典物理学往往连实验结果的定性行为都无法解释。这就表明,微观世界的物理规律和宏观世界的物理定律可能存在巨大的差别,人们需要建立描述微观世界的物理理论。 量子力学的建立 普朗克黑体辐射理论、爱因斯坦光电效应理论、康普顿散射理论、玻尔氢原子理论以及德布罗意物质波假说等一系列理论在解释实验方面都取得了成功。 但它们中的每一个,都是针对一个特定的具体问题,都不是统一的普遍性理论。 量子力学的建立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成功的理论中,普朗克常量都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图4.5-3)。这就预示着这些理论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在它们的背后,应该存在着统一描述微观世界行为的普遍性规律 量子力学的建立 人们在20世纪20年代成功地建立了这种普遍性理论。1925年,德国物理家海森堡和玻恩等人对玻尔的氢原子理论进行了推广和改造,使之可以适用于更普遍的情况。他们建立的理论被称为矩阵力学。 很快,1926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了物质波满足的方程——薛定谔方程(图4.5-4)。把这个方程应用于氢原子,就很容易能得到氢原子光谱的公式。同时,这个方程还可以方便地应用于其他的系统,使玻尔理论的局限得以消除。 由于这个理论的关键是物质波, 因此被称为波动力学 量子力学的建立 1926年,薛定谔和美国物理学家埃卡特很快又证明,波动力学和矩阵力学在数学上是等价的,它们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7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