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玉米生产技术
玉米生产新技术主要内容 一、玉米生产基础知识 二、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三、玉米播种育秧技术四、玉米田间管理 五、玉米生产技能训练六、特种玉米栽培技术七、玉米收获贮藏
第一节 玉米生产基础知识 一、玉米起源二、玉米概况三、玉米种植区划四、玉米生产的科学家五、玉米分类重点 六、玉米的一生 难点
一、玉米起源 玉米,又叫玉蜀黍、棒子、包谷、包米、包粟、玉茭、苞米、珍珠米、苞芦、大芦粟,植株高大,茎强壮。玉米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目前广泛分布于美国、中国、巴西和阿根廷。C4作物,光合效率高,产量潜力大。(C3、CAM作物?) 玉米面积次于水稻、小麦居第三位,总产和单产均居第一位。全世界玉米居于第一位。玉米不仅是高产粮食作物,也是营养丰富的饲料作物和良好的工业原料作物。
二、玉米生产概况与发展趋势 (一)玉米生产概况全世界玉米收获面积以亚洲和北美洲最大。世界上最适宜种植玉米的有三大玉米带:一是美国中北部玉米带;二是中国玉米带;三是欧洲玉米带。我国玉米分布很广,东起台湾和沿海各省,西至新疆和青藏高原,南自海南省南端以及云南西双版纳,北达黑龙江黑河附近都有玉米种植。玉米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依次为河北、山东、河南、吉林、黑龙江、辽宁、四川、云南省。 作物栽培学各论—玉米栽培作物生产新技术—玉米栽培
玉米在粮食作物中所占比重播种面积总产量作物生产新技术—玉米栽培
我国玉米生产的发展情况
ⅠⅡⅢⅣⅤ◎成都◎雅安◎泸州◎南充◎西昌◎宜宾◎达州◎马尔康◎康定◎广元◎内江◎绵阳◎巴中Ⅲ I 盆西平丘春旱夏雨玉米区 Ⅱ 盆中浅丘夏伏旱交错玉米区Ⅲ 盆周边缘山地玉米区 Ⅳ 西部高原玉米区 V 盆东深丘春雨伏旱玉米区四川省玉米分区 作物栽培学各论—玉米栽培
1、玉米深加工的经验逻辑转变2、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3、新品种、新技术将不断涌现 实业兴邦、科技兴国。玉米深加工行业是我国粮食加工行业科技水平的引领者,是营养健康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提供者,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是我国粮食加工科技水平的集中代表。 目前,我国玉米深加工产品的科技水平和产量均已领先全球。(二) 我国玉米产业展望作物生产新技术—玉米栽培
(三)我国政府对农业的重视2019中央一号文件,“将稻谷、小麦作为必保品种,稳定玉米生产,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推进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扩大农业大灾保险试点和“保险+期货”试点。2020中央一号文件,粮食生产要稳字当头,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推进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加大对大豆高产品种和玉米间作新农艺推广的支持力度。2021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发展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饲料,稳定大豆生产,扩大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支持有条件的省份降低产粮大县三大粮食作物农业保险保费县级补贴比例。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创新粮食产销区合作机制。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多种粮、种好粮。聚焦关键薄弱环节和小农户,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层供销合作社等各类主体大力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生产托管服务,开展订单农业、加工物流、产品营销等,提高种粮综合效益。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加大耕地轮作补贴和产油大县奖励力度,集中支持适宜区域、重点品种、经营服务主体,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推进水改旱、稻改豆试点,开展盐碱地种植大豆示范。
2023中央一号文件,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一)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二)加力扩种大豆油料。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实施好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深入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三)统筹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
2022.2.25关于印发《四川省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的通知。农业农村部下达我省310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任务。种植模式原则上要求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包括大豆玉米带状套作和大豆玉米带状间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发展大豆高粱带状套作、幼果林间作大豆等不与主粮争地的新模式,多模并举扩大大豆面积。
三、玉米专家 堵纯信,1936年。杰出贡献是培育出了玉米杂交种“郑单958”。“郑单958”作为我国紧凑型玉米育种的重要里程碑。李登海,1949年。“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他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齐名,共享“南袁北李”的美誉。
李新海(国家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