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三单元学案[学案][岳麓版].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必修二第三单元学案[学案][岳麓版]--第1页 必修二第三单元学案 [学案][岳麓版] 14 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学案 课前检测: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 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 收购价格与上海价格同步变动的情况。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 电报业B 大 众报业 C 铁路交通业 D 轮船航运业 课堂导学:1、比较两个政策。 背景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农业 工业 新经济政策 特点 内 容 流通 分配 2、 思考: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是是后退吗?为什么? 3、结合以下材料全面评价斯大林经济体制. 1)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 1940 年,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 位。用不到 20 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去用了 50 年到 100 年所走过的道路。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 评价: 2)苏联经济的巨大发展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西 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一时间,“计划”成了最时髦的词。苏联“一五”计划之后, 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也第一次出现向外移民的倾向,先后有 10 万美国人申请 移居苏联。 评价: 时 间 1928~1929 1930~1932 粮食人均产量(公斤) 470 460 肉 类人均产量(公斤) 35 20 ~ 25 1933~1937 1938~1940 440 ~ 450 420 ~ 430 15 ~ 20 25 评价: 4)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纳税,还得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 价格剪刀差,这样,资金便从农业流向工业。例如:1936 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购稞麦, 每千克付给农民 13 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 93 卢布。 评价: 课堂练习:1、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 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新经 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国家控制经济命脉 B、无产阶级 掌握了国家政权 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D、建 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3、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 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想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 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B.计划经济的做法在落后国家来说 有一定的合理性 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 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 必修二第三单元学案[学案][岳麓版]--第1页 必修二第三单元学案[学案][岳麓版]--第2页 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 4、20 世纪 30 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候强 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 着眼于 A 推行战时共产主义 B 实施新经济政策 C 发展农业集体经济 D 进行工业化建设 5、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上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 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 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该是:A 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 新生的苏 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 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 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6、这是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江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