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6 隔震结构工程设计实例
10.6.1工程概况
某中学教学楼,地上5层,每层高度皆为3.6m,总高18m,隔震支座设置于基础顶部。上部结构为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盖为普通梁板体系,基础采用肋梁式筏板基础。丙类建筑,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加速度0.15g,场地类别Ⅱ类,地震分组第一组,不考虑近场影响。
根据现行《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相关规定对上部结构进行设计,其结构柱网布置如图10.9所示,各层的重量及侧移刚度如表10.3所示。
图10.9 框架平面柱网布置图
表10.3 上部结构重量及侧移刚度
层号
重力荷载代表值(KN)
侧移刚度(KN/mm)
1
6095.78
678
2
6095.78
597
3
6095.78
597
4
5897.86
597
5
5600.45
597
10.6.2 初步设计
1.是否采用隔震方案
(1)不隔震时,该建筑物的基本周期为0.45s,小于1.0s。
(2)该建筑物总高度为18m,层数5层,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3)建筑场地为Ⅱ类场地,无液化。
(4)风荷载和其他非地震作用的水平荷载未超过结构总重力的10%。
以上几条均满足规范中关于建筑物采用隔震方案的规定。
2.确定隔震层的位置
隔震层设在基础顶部,橡胶隔震支座设置在受力较大的位置,其规格、数量和分布根据竖向承载力、侧向刚度和阻尼的要求通过计算确定。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下应保持稳定,不宜出现不可恢复的变形。隔震层橡胶支座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不宜出现拉应力。
3.隔震层上部重力设计
上部总重力为如表10.3所示。
10.6.3 隔震支座的选型和布置
确定目标水平向减震系数为0.50,进行上部结构的设计,并计算出每个支座上的轴向力。根据抗震规范相应要求,丙类建筑隔震支座平均应力限制不应大于15MPa,由此确定每个支座的直径(隔震装置平面布置图如图10.10所示,即各柱底部分别安置橡胶支座)。
图10.10 隔震支座布置图
1.确定轴向力
竖向地震作用
柱底轴力设计值
中柱柱底轴力
边柱柱底轴力
2.确定隔震支座类型及数目
中柱支座:GZY400型,竖向承载力1884KN,共22个。
边柱支座:GZY400型,竖向承载力1884KN,共22个。
其支座型号及参数如表10.4。
表10.4 隔震支座参数
型号
设计承载力
竖向刚度
水平刚度
等效阻尼
GZY400
1884
1679
2.092
1.216
0.292
0.131
10.6.4 水平向减震系数的计算
多遇地震时,采用隔震支座剪切变形为50%的水平刚度和等效粘滞阻尼比。
由式(10.2)
由式(10.3)
。
由式(10.1)
。
由式(10.6)
即水平向减震系数满足预期效果。
10.6.5 上部结构计算
1.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非隔震结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由式(10.8)
2.隔震层分布的层间剪力标准值
由式(10.9)
计算层间剪力标准值,其结果见表10.5。
表10.5 上部结构层间剪力标准值
层数
/kN
/kN
/kN
/kN
5
5600.45
29785.65
2023.40
380.45
380.45
4
5897.86
400.65
781.10
3
6095.78
414.10
1195.20
2
6095.78
414.10
1609.30
1
6095.78
414.10
2023.40
3.上部结构层间位移角
表10.6 上部结构层间位移角
层数
/KN
侧移刚度(KN/mm)
层间位移(mm)
层高
(mm)
层间位移角
限值
5
380.45
597
0.64
3600
1/5650
1/550
4
781.10
597
1.31
3600
1/2752
3
1195.20
597
2.00
3600
1/1799
2
1609.30
597
2.70
3600
1/1336
1
2023.40
597
3.00
3600
1/1207
由表10.6可知,上部结构满足抗震设计要求。
10.6.6 隔震层水平位移验算
罕遇地震时,采用隔震支座剪切变形不小于250%时的剪切刚度和等效粘滞阻尼比。
1.计算隔震层偏心距
本结构和隔震装置对称布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空肠营养管护理.pptx
- 剑桥少儿英语预备级上期末试卷.doc
- _隐微解释学__论施特劳斯的经典文本解释理论.docx
- 剑桥少儿英语预备级上册考试题.doc
- 幼儿园健康领域需特别注意的事项.doc
-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监理实施细则2019.docx
- 酒店前台交接班记录表完整优秀版.docx
- 电梯故障致因分析及对策(正式版).docx
- 伸臂梁设计PPT课件.pptx
- 【好书一荐】《父母的语言》—3000万词汇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pdf
- 环宇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参考答案.docx
- 环宇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85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详解版完整版.docx
- 天猫店铺合作协议书.docx
- 二零二五版股权转让暨代持股协议书.docx
- 二零二五施工拆除安全协议责任书.docx
- 学生接送安全协议书.docx
- 中信建投证券财务顾问协议范例二零二五年.docx
- 环宇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85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详解版及答案一套.docx
- 环宇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85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详解版完整.docx
- 环旭电子(深圳)有限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及参考答案1套.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