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试论《诗经·鸱鸮》中的鸟言叙事
?
?
曾镫瑶
Summary:《诗经·鸱鸮》是一首鸟言诗,作者当为周公,因与成王有隙,方以鸟言为己言,委婉地表明心志。周公之所以选取鸟作为主要意象,当与周人的鸟崇拜文化有关,此后这种鸟言叙事的诗歌形式也为后人所延续。
Key:诗经;鸱鸮;鸟言;周公
《诗经》总共有305篇,与鸟类有关的则有50多篇,大约占六分之一。显然,在《诗经》作者们的眼中,鸟类是最佳的文学取材对象,鸟意象的成功运用,无疑“给《诗经》注入了深厚的审美内涵”[1]。在这些以鸟为意象的诗篇中,《鸱鸮》应當是其中最为特殊的一首。诗云:
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
予羽谯谯,予尾翛翛,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
从诗文来看,这是一首鸟言诗。作者以一只鸟的口吻,诉说着它苦难的遭遇:不仅被鸱鸮抓走了小鸟,巢穴更有倾覆之危,为了保卫家园,它惨淡经营,修复巢穴,但现状却仍然是风雨飘摇、危机重重。
这些话语当然不是鸟说的,全诗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是因为诗的作者希望以鸟言为己言,以鸟之口,抒己之怀,鸟言的本质是作者之言。因此,首先需要确定此诗的真正作者。
《毛序》:“《鸱鸮》,周公救乱也。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为诗以遗王,名之曰《鸱鸮》焉。”[2]《尚书·金縢》:“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于后,公乃为诗以贻王,名之曰《鸱鸮》。”[3]《毛序》和《尚书》都将《鸱鸮》视作周公所作,此后《史记·鲁世家》等书也并无二说。但是,随着后来《金縢》疑伪,对于此诗的作者也就起了纷争。顾颉刚先生就曾对周公为《金縢》的作者表示怀疑:“这是一个人借了禽鸟的悲鸣来发泄自己的伤感。……诗上并没有确实说出是周公,《金縢》篇也不像西周时的文体,我们决不能轻易承认。”[4]近来,清华简的出土有助于此问题的解决。清华简中有一篇名为《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整理者认为:“全篇简文与《尚书》的《金縢》大致相合,当系《金縢》篇的战国写本。”[5]简文有曰:“周公石(宅)东三年,(祸)人乃斯(得),于后周公乃遗王志(诗)曰《周(雕)鸮》,王亦未逆公。”[6]其中,“周鸮”今本作“鸱鸮”,整理者“疑‘周当作‘雕”[7]。但“雕鸮”毕竟不是“鸱鸮”,有学者也认为先秦文献不见“雕鸮”连称者。其实,周字上古音幽部章纽,鸱字脂部昌纽,脂幽旁转,而章纽和昌纽皆为舌上音,周与鸱实可相通,周鸮就是鸱鸮。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勘合,无疑极大地增加了其内容的可信度。由是可知,《鸱鸮》的作者确实是周公。
作者确定之后的第二个问题是,周公为何以鸟言为己言?此用意究竟何在?
《尚书·金縢》在说到《鸱鸮》的创作背景时说:“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孺子。周公乃告二公曰:‘我之弗辟,我无以告我先王。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8]《史记·周本纪》:“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名,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9]显然,管叔等人“流言”应当在周公“摄行政当国”之时。武王死后,管叔、蔡叔等人伙同纣王之子武庚,将要叛乱,于是以周公摄政为借口。当此间不容发之际,周公只能先以雷霆手段剿灭叛乱,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新建立的周王朝的覆亡。但是,成王年少,对周公的真实想法并不知晓,再加上前有管蔡流言,后有周公举兵东征,成王自此对周公心存芥蒂。因此,周公才以诗明志,以鸟言为己言,委婉地向再向成王表明心志,希望解开此结。
诗曰:“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吴闿生先生指出:“子,谓管、蔡。为武庚所诱取也。”[10]诚然。鸱鸮本为猫头鹰,这里实指武庚。“无毁我室”,室即周室,这句话就是周公借鸟言表达保卫周室的愿望。诗的最后两章,都在表明当时的重重危机和自己的呕心沥血惨淡经营。尤为重要的是第二章的最后一句“今女下民,或敢侮予?”屈万里先生指出:“下民,巢下之人也。按:古者下民与上天为对语,下民即民众也。”[11]这里的下民是一语双关的用法,既指鸟巢之下的人,又在暗指世间万民。周公此言,是借鸟之口质问世间的流言,胸襟坦荡,力透纸背。
值得注意的是,在周公将此诗献给成王之后,成王似乎仍未完全打消对周公的戒备之心。《尚书·金縢》:“王亦未敢诮公。”[12]清华简《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王亦未逆公。”[13]“诮”与“逆”都是不顺从之意,《玉篇·言部》:“诮,责也。”[14]《释名·释言语》:“逆,不顺也。”[15]孔安国注曰:“王犹未悟,故欲让公而未敢。”[16]可见成王对于周公总体而言是惧怕的。而《尚书·金縢》之所以论及此事,也是由于提到成王与周公的间隙之事时的追溯。由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