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习目标:1、了解欧阳修在宋代散文史上的地位和作者写作本文给伶人立传的目的。2、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积累“原 其 莫”等文言词汇。 3、认识并理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理解文章的含义,把握作者总结的历史教训。4、体会本文选材和借古讽今,正反对比,深刻精辟地阐明道理的特点。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在史学方面,与宋祁合著《新唐书》,又单独编纂了《新五代史》。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这一称谓出自《/view/110634.htm新五代史》 五代是指907年/subview/6527/9153777.htm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viewhtm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view/41092.htm后梁、/view/41083.htm后唐、/view/41073.htm后晋、/subview/41065htm后汉与/view/41056.htm后周。公元960年,/view/8071.htm赵匡胤篡后周建立/view/20422.htm北宋,五代结束。而在唐末、五代及/subview/6661/5873555.htm宋初,/subview/47532/5066155.htm中原政权之外存在过许多/view/6069104.htm割据政权,其中/view/41049.htm前蜀、/view/41034.htm后蜀、/subview/21919/5070192.htm吴、/view/37438.htm南唐、/subview/44786/5768031.htm吴越、/subview/65560/9960487.htm闽、/subview/41348/5111979.htm楚、/view/41003.htm南汉、/subview/15886/7111442.htm南平(/view/204939.htm荆南)、/view/40990.htm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被《/view/110634.htm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view/207458.htm十国。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特别的时段:五代五代【唐宋之间的五个朝 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战乱频仍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这期间,出现了一个特别的帝王:后唐---庄宗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 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后叛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了庄宗。 写作的时代背景: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想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解题伶: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 。 伶官: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 。《伶官传》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 序: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分析第一段: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 道理 虽然 难道 不是 推究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的原因 代“这个道理”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 先提出兴衰由人事的观点,接着举出将要评价的后唐庄宗的事例。 问:作者对天下兴衰持怎样的看法? 答: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分析第二段: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 用于主谓间,取独 告诉 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 判断句 统治者的确立或即位 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 而 判断句 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一定,应该 接受 并且 在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 用 省“于”,介后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