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治第1页/共76页
骨质疏松症定义第2页/共76页
骨质疏松症定义-1骨量低下骨超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 ——世界卫生组织 (1994)第3页/共76页
骨质疏松症定义-2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2001)骨量(骨密度)和骨质量(包括微结构、骨转换率、 损伤积累、矿化情况…)正常骨质疏松第4页/共76页
骨质疏松的分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特发性骨质疏松 绝经后骨质疏松(Ⅰ型)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老年性骨质疏松(Ⅱ型)一般指70岁以后的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内分泌性疾病肾病性疾病骨髓增生性疾病先天性疾病营养障碍等引起的骨质疏松主要发生于青少年,病因不明。第5页/共76页
骨质疏松症发生的机制第6页/共76页
骨质量(30%)骨强度和骨结构(形状和大小)骨转换程度骨矿化程度骨基质的有机和无机成份,胶原纤维的结构微损伤的累积和细胞的活性NIH Consensus Development Panel on Osteoporosis. JAMA 285 (2001): 785-95骨密度(70%)第7页/共76页
骨质疏松严重骨质疏松 正常Courtesy Dr. A. Boyde第8页/共76页
骨质疏松症的病理发生机制 简略地说,骨质疏松有三个基本的病理发生机制:骨骼生长期间,未能获得理想的峰值骨量。一旦达到峰骨量后,发生了过量的骨吸收骨再建时损害的骨形成反应。第9页/共76页
获得理想峰值骨量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占70%)环境因素(骨骼发育期间的生活方式,营养,疾病等,尤其是运动及钙的摄入)第10页/共76页
骨质疏松症严重后果 - 骨折 椎骨 常见骨折部位 髋部 腕部 肱骨近端第11页/共76页
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腰酸背痛,四肢乏力,肌肉痉挛,驼背畸形骨质疏松骨折第12页/共76页
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病情况随访发现:骨量减少妇女的骨折率是正常妇女的1.8倍,骨质疏松妇女的骨折率为4倍第13页/共76页
疼痛 患者可有腰背酸痛或周身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脊柱变形 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等。第14页/共76页
骨折 轻度外伤或日常活动后发生骨折为脆性骨折。发生脆性骨折的常见部位为胸、腰椎、髋部,桡、尺远端和肱骨近端。其他部位亦可发生骨折。发生过一次脆性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第15页/共76页
骨质疏松的发生率第16页/共76页
第17页/共76页
中国部分地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调查人数骨质疏松患病率 (%) 女性307019.9男性252311.5总体 559316.1骨质疏松定义: BMD 低于青年正常人峰值BMD- 2.5 SD以下Li NH, et al. Chin Med J, 2002; 115: 773第18页/共76页
椎体骨折患病率地区年龄性别被检人数患病率北京(1) 50女40015.0%五大行政区(3)50女+男486113.3%成都(2) 50女+男108116.2%依据脊柱侧位X线片进行诊断1.Ling X, et al. JBMR. 2000;15: 20192.安珍, 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2;8:823.李宁华, 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718:1284第19页/共76页
骨质疏松的诊断第20页/共76页
临床上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的通用指标是:发生了脆性骨折及/或骨密度低下,目前尚缺乏直接测定骨强度的临床手段。第21页/共76页
脆性骨折 是骨强度下降的最终体现,有过脆性骨折临床上即可诊断骨质疏症。骨密度测定 骨矿密度(BMD)简称骨密度,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监测自然病程以及评价药物干预疗效的最佳定量指标。骨密度仅能反映大约70%的骨强度。骨折发生的危险与低BMD有关,若同时伴有其它危险因素会增加骨折的危险性。第22页/共76页
双能X线检测骨密度(BMD)L1-L4L1-L4 Comparison to Reference第23页/共76页
近年在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上有单纯依赖骨密度(BMD)的倾向,实质上骨密度低下不都是OP,而可能是骨矿化不良BMD反映的是矿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