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导论 课件 2021第四讲 中华文明的生态文化智慧.pptx

生态文明导论 课件 2021第四讲 中华文明的生态文化智慧.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讲 中华文明的生态文化智慧; 目 录 一、“钓而不纲”的生态思想 二、“道法自然”的生态思想 三、“顺物自然”的生态思想 四、“民胞物与”的生态思想 五、“强本节用”的生态思想;一、“钓而不纲”的生态思想; 目 录; 目 录;孔子主张“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这里纲指大网,弋是带线的箭,宿是归宿之鸟。大意是:君子钓鱼而不用网去捕鱼,射鸟但不能在他们归宿的时候。 传说孔子的弟子宓子贱在鲁国单父为官时,孔子派另一名弟子巫马旗去考察他的政绩…… 宓子贱要求渔夫捕大放小,与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一样,都是以仁爱之心对待动物,也是为了保持生态平衡,防止因一时之利而丧失长远利益。; 目 录;孟子在孔子“仁爱”思想的基础上,从仁政的角度提出“仁民爱物”,就是既要仁爱百姓,又要爱惜自然万物。 孟子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亲近和热爱自己的亲人,然后才可能在此基础上推己及人、由人及物去爱惜和爱护世间万物。 传说,齐宣王看到有人牵牛从堂下经过,牛一直在瑟瑟发抖,齐宣王询问得知这牛是用来祭钟的……;孟子认为:“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意思是:如果得到了必要的滋养,什么东西都可以生长;如果失去了必要的滋养,什么东西都可能消亡。 孟子反对开垦荒地,告诫人们尽量减少对自然界的索取,从而养护好自然资源。 孟子还从仁政的角度,规劝君王无论是使用民力还是伐木、捕鱼,都要遵循自然规律,按照时节来行事,这样才能使百姓富足,才能做到仁民爱物。; 目 录;思考题: “钓而不纲”和“仁民爱物”的生态思想对我国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有何借鉴意义?;二、“道法自然”的生态思想; 目 录;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意为效法、遵循。人法地:人要遵循大地的法则;地法天:大地遵循上天的法则;天法道:宇宙遵循大道的法则;道法自然:道以其自身为原则。 这里的“自然”不是指大自然或自然界,而是“自然而然”。其现实意义在于让我们做事一定要遵循规律法则。 ;道德经中“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我们从老子的话里可感悟出他说的无声无形的“道”应该就是自然万物运行变化的规律和法则,即我们今天所讲的客观规律。所以说“天”“地”的运行和“人”的存在都必须服从“道”这个自然规律。;老子并没有解释“道”源自哪里,却指出“道”存在于万物之前。“道”是世界万物之根本。 天地万物都是一个整体,都是由“道”衍生出来的,人与其他事物一样,都只是这个整体中的一部分,所以人要与天地万物一起遵循自然规律。;我们的先哲在几千年前就能通过对周而复始的日月运行、万物共存、春华秋实等现实生活的观察,感悟到自然规律的存在及其“主宰”作用,确实令我们这些后人肃然起敬! 我们学习“道法自然”的生态思想,就是要清醒地认识到:人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要想可持续延续和发展,就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必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传说,4300年前,尧在位的时候,中原地带洪水泛滥,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灾难。禹的父亲鲧治水九年,水灾依然泛滥。 后来舜把治水的大任交给了禹,大禹首先观察水情,研究水流的运动规律,并汲取了父亲鲧的教训,用了十三年的时间,终于根除了水患。;鲧治水之所以失败,是因其采取了与水强硬对抗的方法,他修坝筑堰对水流强力阻截,违背了水流的运动规律。 大禹之所以治水成功。是因为他遵循了水流的“水性就下”基本规律,对水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大禹治水体现了早期人类对水流运动规律的把握和利用。也有传说,老子正是受到大禹治水的启发,才提出了“道法自然”。;思考题: “道法自然”的生态思想对我国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三、“顺物自然”的生态思想; 目 录; 目 录;庄子继老子的“道法自然”之后,提出“顺物自然”思想,“顺物自然”可解释为:适应事物的发展,自然而然;就是说要顺应事物的本性,不要为了达到人类的目的,改变事物的特性。 庄子指出,“万物以形相生,故九窍者胎生,八窍者卵生。”意思是说:万物虽然形状各不相同,但也都是顺其自然生长的,所以九窍的动物总是胎生,八窍的禽鸟总是卵生。;庄子认为,自然万物顺其自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繁衍生长,但在不同物种之间还存在着联系与转换,并且有其自然的连续性。 庄子指出“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这里,“机”可理解为机变、自然、规律。万物产生于自然,最后又回归于自然,万物的变化是依规律而行,保持着自然平衡的状态。; 目 录;传说,鲁国国君抓到一只五色海鸟,他以为这是神鸟,给了它最高的礼遇……这只美丽的海鸟原本一直生长在海边的旷野里,如今它被捉到王宫里,开始在宫殿里乱飞乱撞;三天之后,它掉到地上死了。 为什么“神鸟”

文档评论(0)

xiaob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