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一、重点
1. 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 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二、难点
1. 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2. 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提高自身修养。
一、整体感知
1. 背景简介
关于《论语》:
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谈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用语录体记录的古籍,在我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远的影响,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一,是儒家的重要经典著作。
关于孔子:
生卒年
前551—前479
名
丘
字
仲尼
朝代
春秋
籍贯
鲁国陬邑
社会
地位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封建社会中被尊为“圣人”。
主要
贡献
他首开私人讲学的先河,主张“有教无类”,起到了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他向往西周的“太平盛世”,倡导施行“仁政”,晚年致力于教育。
2. 课文概览
本文主要是谈求知和修养的问题,给人以指导和教育。
二、重点研读
1. 文章中,哪些语句是讲学习方法的?哪些是讲学习态度的?哪些又是讲个人修养的?
明确: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个人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
2. 应该怎样看待曾子的话?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明确:能够经常地反省检查自己是人的一大美德,但有些人往往做不到这一点。人应该反省的是多方面的,曾参反省的这三个方面是从他的个人经历和认识提出的,的确是很重要的方面。
3. 如何看待孔子的学习和道德修养过程?
明确:孔子的学习和道德修养过程,有其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4. 如何评价“温故而知新”这种学习方法?
明确:“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古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是一种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5. 孔子是如何阐述“学”与“思”的关系的?
明确: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主张学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仍有其价值。
6. 孔子对颜回的夸赞表现了孔子怎样的人生追求?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明确:孔子在这里连续两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会自得其乐。
7. 孔子对待荣华富贵的态度如何?
明确: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甘愿“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过这样清苦的生活也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道德的荣华富贵,他是坚决不接受的,这些东西对他而言如天上的浮云一般没有意义。
8. 如何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
明确:孔子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这句话,对于指导我们待人处事、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9. 如何理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
明确:“理想”这个词,在孔子时代称为“志”,就是人的志向、志气。“匹夫不可夺志”,反映出孔子对于“志”的高度重视,甚至将它与三军之帅相比。对于一个人来讲,他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任何人都无权侵犯。作为个人,他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这就是中国人“人格”观念的形成及确定。
10.如何看待“博学”与“笃志”的关系?
明确:“博学”与“笃志”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非常关键的两大因素,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知识渊博,犹如一颗好的种子,意志的坚定好像肥料,培养出花和果来。如果没有一个坚定而正确的方向,知识越渊博,思想越混乱,因为觉得样样都有道理,容易动摇,所以要笃志。
三、迁移拓展
《论语》距今两千多载,今天读来同样获益匪浅。请结合文中选段,举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