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理学本科呼吸生理3第1页/共28页第2页/共28页呼吸中枢 第3页/共28页脊髓:联系上位脑和呼吸肌的中继站 整合某些呼吸反射的初级中枢下位脑干 脑桥上部:呼吸调整中枢 脑桥中下部:未知 延髓:呼吸节律的基本中枢第4页/共28页呼吸神经元分类第5页/共28页脑干呼吸神经元分布1、延髓背侧呼吸组(DRG): a.位置:孤束核的腹外侧部 b.构成:吸气神经元为主 c.支配:对侧脊髓膈运动神经元第6页/共28页2、延髓腹侧呼吸组(VRG): A、cVRG(尾段): a.位置:后疑核 b.构成:呼气神经元 c.支配: 对侧脊髓肋间内肌和腹肌 B、iVRG(中段): a.位置:旁疑核 b.构成:吸气神经元为主 c.支配: 膈肌、肋间外肌 C、rVRG(嘴段) 面神经后核(包钦格复合体):呼气神经元(GABA能),投射到DRG、脊髓膈运动神经元等处。第7页/共28页3、脑桥呼吸神经元群(PRG):a.位置: 臂旁内侧核:呼气与跨时相N元 Kolliker-Fuse核:吸气N元b.支配:与DRG和VRG存在双向联系,可能起调控呼吸的作用第8页/共28页基本呼吸节律形成的机制1. 起源部位:前包钦格复合体(面神经后核腹尾侧)2. 形成:(1)起步细胞学说(2)N元网络学说3.调控模型: 吸气活动发生器和吸气切断机制模型H+ CO2 第9页/共28页呼吸运动的随意调节起源:大脑皮层、边缘系统和下丘脑通路: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脊髓束特点: 1、随意调节在脊髓背内侧索下行 自主控制在脊髓背外侧索下行 2、控制是有一定限度的第10页/共28页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第11页/共28页化学感受性反射调节第12页/共28页窦N(舌咽N分支)迷走N外周化学感受器组成颈动脉体:呼吸调节主动脉体:循环调节感受PO2、PCO2、[H+]含量血流量第13页/共28页颈动脉体的结构①两种细胞②窦神经末梢: 传入:单向突触、 交互突触、缝隙连 接等 传出:调节血流和化学 感受器 ③ I型细胞感受所处环境的PO2、PCO2、[H+]④PCO2↑、H+↑→H+内流↑→H+-Na+交换↑→Na+-Ca2+↑→递质释放 PO2↓→K+通道↓→去极化→Ca2+通道↑→递质释放第14页/共28页中枢化学感受器①部位: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 左右对称, 分嘴中尾三区②适宜刺激: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液的H+。但H+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因此主要感受血液中的CO2③作用:调节脑脊液的[H+]第15页/共28页CO2的影响轻度增高,刺激呼吸兴奋呼吸的生理性体液因子CO2麻醉: 超过一定水平(60mmHg)后,压抑和麻醉中枢神经活动第16页/共28页作用途径中枢化学感受器:占80%;灵敏度 2 mmHg外周化学感受器:占20%;灵敏度10 mmHg第17页/共28页H+的影响外周与中枢两条途径,中枢敏感性为外周25倍,但通过血脑屏障较慢 第18页/共28页低O2的影响完全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起作用对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第19页/共28页PO2低于80mmHg以下时,肺通气才有变化外周化学感受器对低O2适应较慢慢性病的给氧原则:低流量,持续给氧 第20页/共28页PCO2↑、[H+]↑、PO2↓在影响呼吸中的相互作用 CO2作用提高,H+作用下降,O2作用下降第21页/共28页肺的机械感受性反射A:慢适应感受器(SAR)B:快适应感受器(RAR)C:肺毛细血管旁感受器简称:J-感受器第22页/共28页机械感受器之比较位置纤维刺激效应慢适应感受器气管到细支气管的平滑肌中粗有髓纤维牵拉(肺容积)终止吸气快适应感受器气管到呼吸性细支气管上皮内细有髓纤维肺容积,有害气体,香烟,组胺,肺缩小气管收缩,浅快呼吸J感受器肺泡管膜内无髓纤维间隙液体量窒息和浅快呼吸第23页/共28页肺牵张反射(黑-伯反射)感受器:慢适应感受器 传入神经:迷走N 中枢:延髓切断吸气,转入呼气。潮气量800ml以上时起作用第24页/共28页功能余气量增加对肺牵张反射的影响第25页/共28页胸廓感受器反射关节感受器:肋骨运动幅度和速度肌腱感受器:呼吸肌收缩强度,抑制吸气肌梭感受器:肌梭主要存在于肋间肌,引起骨骼肌牵张反射,同时使人感觉到呼吸运动第26页/共28页防御性呼吸反射咳嗽反射:大支气管以上部位的感受器对机械刺激敏感,二级支气管以下部位对化学刺激敏感。传入神经是迷走神经喷嚏反射:鼻粘膜或外耳道感受器,由三叉神经传入肺萎陷反射:机制不明J感受器反射:导致窒息和浅快呼吸,可能与疾病状态时病理过程加速有关第27页/共28页复习思考题切除外周化学感受器后,低氧对呼吸运动有何影响?如果将无效腔增加1倍,呼吸运动会有什么变化?其机制如何?为什么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不能吸高浓度氧?试述缺氧和CO2增多时对呼吸影响的主要机制。第28页/共28页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