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的围手术期护理.pptxVIP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深静脉血栓的围手术期护理 第1页/共35页 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血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全身主干经脉均可发病,尤其下肢静脉.若未及时治疗,将造成程度不一的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生活和工作,甚至致残。静脉血栓形成的部位以下肢髂股静脉段最多见 第2页/共35页 病因和病理 静脉壁损伤 血流缓慢 血液的高凝状态 是导致DVT形成的三大因素 第3页/共35页 静脉壁损伤时,内膜下层及胶原蛋白裸露,可激活血小板释放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若同时存在血流缓慢和高凝状态,可使血小板和白细胞容易聚集和粘附,沉积在内膜上并形成血栓。 第4页/共35页 (一)静脉血流滞缓 手术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 手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肉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 术后又因切口疼痛和其它原因卧床休息,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致使血流滞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据Borow报道手术持续时间与深静血栓的发生有关,手术持续时间1~2小时20%发病,2~3小时46.7%,3小时以上62.5%(国外报道的发病率远较国内高),并发现50%在术后第1天发生,30%在术后第2天发生。 第5页/共35页 (二)静脉壁的损伤  1.化学性损伤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和高渗溶液,如各种抗生素、有机碘溶液、高渗葡萄糖溶液等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刺激静脉内膜,导致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   2.机械性损伤静脉局部挫伤、撕裂伤或骨折碎片创伤均可产生静脉血栓形成。股骨颈骨折折损伤股总静脉,骨盆骨折常能损伤髂总静脉或其分支,均可并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3.感染性损伤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由静脉周围感染灶引起,较为少见,如感染性子宫内膜炎,可引起子宫静脉的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 第6页/共35页 (三)血液高凝状态 这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因素之一。 各种大型手术是引起高凝状血小板粘聚能力增强;术后血清前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和纤维蛋白溶酶两者的抑制剂水平均有升高,从而使纤维蛋白溶解减少。 脾切除术后由于血小板骤然增加,可增加血液凝固性,烧伤或严重脱水使血液浓缩,也可增加血液凝固性。 晚期癌肿如肺癌、胰腺癌,其它如卵巢、前列腺、胃或结肠癌,当癌细胞破坏组织同时,常释放许多物质,如粘蛋白凝血活素等,某些酶的活性增高,也可使血凝固孕药,可降低抗凝血酶Ⅲ的水平,从而增加血液的凝固度。 大剂量应用止血药物,也可使血液呈高凝状态。 第7页/共35页 综合上述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静脉血流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是两个主要原因。单一因素尚不能独立致病,常常是两个或3个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例如产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高,即是综合因素所致。产后子宫内胎盘剥离能在短期内迅速止血,不致发生产后大出血,与血液的高凝状态有密切关系。妊娠时胎盘产生大量雌激素,足月时达最高峰,其雌三醇的量可增加到非孕时的1000倍。雌激素促进肝脏产生各种凝血因子,同时妊娠末期体内纤维蛋白原也大量增加,致使血液呈高凝状态,产后再加卧床休息,使下肢血流滞缓,从而有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倾向。单纯血流滞缓不足以产生本病,有时伴有血管壁的损伤,如直接损伤、慢性疾病或远处组织损伤,产生白细胞趋向性因子,使白细胞移向血管壁。同样,内皮细胞层出现裂隙,基底膜的内膜下胶的显露,均可使血小板移向血管内膜,导致凝集过程的发生。 第8页/共35页 影响血栓形成的因素 1年龄:可见于任何年龄,年龄越高,发病率逐步增高。 2制动:长期卧床患者易患DVT,在长途坐车或坐飞机旅行的人群中DVT的发病率也很高,小腿肌肉的泵作用对下肢回流起着重要作用,制动后,静脉血回流明显减慢,增加了DVT的发病率。 3静脉血栓史:新形成的血栓往往来源于病变静脉。 4恶性肿瘤:肺癌是最容易引发DVT的一种恶性肿瘤。 5手术 6创伤:创伤可导致下肢骨折,脊髓损伤等及需手术治疗,创伤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7原发性血管高凝状态 8产后 9口服避孕药:雌激素有升高血液粘稠度,提高纤溶蛋白原,增加血小板粘附性和聚集性的作用。 10血型:A型易患DVT O型风险相对较小 11人种 12中心静脉置管 13肠炎 14系统性红斑狼疮 15其他:肥胖,静脉曲张,心功能不全等 第9页/共35页 【病理改变】   静脉血栓可分为三种类型:①红血栓或凝固血栓,组成比较均匀,血小板和白细胞散在分布在红细胞和纤维素的胶状块内;②白血栓,包括纤维素、成层的血小板和白细胞,只有极少的红细胞;③混合血栓,最常见,包含白血栓组成头部,板层状的红血栓和白血栓构成体部,红血栓或板层状的血栓构成尾部。 第10页/共35页 第1

文档评论(0)

kuailelaifenxian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太仓市沙溪镇牛文库商务信息咨询服务部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0585MA1WRHUU8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