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史》第8章:明传奇历程与形态.pptxVIP

《中国戏曲史》第8章:明传奇历程与形态.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戏曲史第八章 明代传奇的历程、体制与演剧形态 本章内容第一节 明传奇的历程第二节 明传奇的文本体制和演剧形态 第一节 明传奇的历程一、从南戏到传奇的演进 01明前期:南戏演出继承宋元体例,但作品创作难以为继。成化年间,《伍伦全备记》的问世,标志着南曲戏文向传奇的文本转型。0203明中期:文人审美趣味潮涌般地注入戏文的肌体,促使戏文开始了彻底文人化的过程,《浣纱记》的问世标志着传奇的真正成熟。明后期:随着昆腔新声的盛行,传奇创作和演出成为剧坛主流。明清传奇:是在南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戏曲样式。其变化的核心是文人化,主要表现为规范化的结构体制、典雅化的语言风格和格律化的音乐体制三个方面。 第一节 明传奇的历程二、明传奇的主要声腔前期:“顺口可歌”的地方曲调中期:“四大声腔”影响最大后期:弋阳腔、昆山腔双峰对峙弋阳腔:“其节以鼓,其调喧。”“句调长短,声音高下,可以随心入腔。”余姚腔:“俚词肤曲,因场上杂白混唱,犹谓以曲代言。” 海盐腔:“体局静好”,“音如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近一刻。”昆山腔:“流丽悠远”,“听之最足荡人” 。 徐渭《南词叙录》:“今唱家称‘弋阳腔’,则出于江西,两京、湖南、闽、广用之;称‘余姚腔’者,出于会稽,常、润、池、太、扬、徐用之;称‘海盐腔’者,嘉、湖、温、台用之。惟‘昆山腔’止行于吴中,流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听之最足荡人。” 第一节 明传奇的历程三、昆山腔的改革与传奇的发展得魏良辅真传,他将舒缓绵邈、格律严整的昆曲新腔,配以雅艳工丽的曲辞,不仅创作了许多优美悦耳的清曲,更用昆腔新声首创《浣纱记》传奇,一时蜚声曲坛。“谱传藩邸戚畹、金紫熠爚之家,取声必宗伯龙氏,谓之昆腔。” 其对昆山腔的改革主要是“唱曲”“伴奏”两方面。前者讲究“转喉押调”“字正腔圆”,彻底改变了南曲 “随心令”式的民间风格,具有“清柔而婉折,一字之长,延至数息” 的特点,时称“水磨调”;后者则是把弦索、箫管、鼓板之类乐器合在一起,集南北曲乐队之精华,规模完整、丝竹并用,“皆能和曲之微,而令悠长婉转以成顿挫也。” “元朝有顾坚者,虽离昆山三十里,居千墩,精于南辞,善作古赋,”顾与杨维桢、顾仲瑛、倪元镇等为友,“善发南曲之奥,故国初有昆山腔之称。”(魏良辅《南词引正》)顾坚梁辰鱼1519—1591魏良辅1489—1566明后期至清中期,兼容南北曲特长的昆腔新声盛行于世,不但对传奇典雅绮丽的艺术风格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为传奇音乐体制规范化奠定了牢靠的基石。昆腔成为剧坛“雅音”,形成传奇创作的高峰。深远影响 第二节 明传奇的文本体制与演剧形态一、明传奇的文本体制 1.剧本的结构体制:继承了南曲戏文的传统而有所变化,主要表现在题目、分出标目、分卷、开场、生旦家门、下场诗等方面。传奇剧本结构体制的定型大约完成于嘉靖中后期,至万历中期形成严谨的规范,从而使文人创作有例可循。(规范化) 2.语言风格:自明中期起,文人艺术思维方式和审美趣味大面积进入南戏改编和传奇创作中。戏文与传奇在戏曲语言风格上的楚河汉界,是以文词派(或称文辞派、骈绮派)的兴起为标志的。“文词派”追求典雅绮丽之风,代表作家有沈龄、郑若庸、陆采、李开先、梁辰鱼、张凤翼、梅鼎祚、屠隆等。(典雅化) 3.音乐体制:具有明显的格律化特征。万历中期,沈璟潜心致力于昆腔格律体系的建立,从宫调、曲牌、句式、音韵、声律、板眼诸方面,对传奇音乐体制做出严格的规定,撰成《南九宫十三调曲谱》,成为“词林指南车” 。此后,王骥德的《曲律》、沈宠绥的《弦索辨讹》《度曲须知》、冯梦龙的《墨憨斋词谱》、沈自晋的《南词新谱》、徐于室与纽少雅编订的《南曲九宫正始》、张大复的《寒山堂曲谱》等陆续问世,使传奇的昆腔格律体制趋于完善。(格律化) 第二节 明传奇的文本体制与演剧形态二、明传奇的演剧形态 1.曲唱:南曲诸腔虽然各具特色,但它们演唱的曲调基本格式是一致的,不同声腔所用的戏曲剧本大体上是可以通用的。即便是在昆腔新声盛行之后,各地诸种声腔仍然可以“改调歌之”。 2.舞台演出方式:有全本戏和折子戏两种。在明代,演出全本戏是一种主流风尚,但是在日常的民间演出或堂会演出中,折子戏是更为常见的演出方式。 折子戏包括“小本戏”“散出”“单折”三种形式。“小本戏”不算严格的折子戏。 以万历年间刊刻的胡文焕《群音类选》为例,选录一本传奇20出以上的,仅有《红拂记》《玉簪记》等6 种,这是稍加删削的全本戏;选录一本传奇8出至15出的,有《四德记》《还带记》等27种,这是精选重编的“小本戏”;而选录一本传奇7出以下的,竟有105种,其中仅选一出的就有27种,这应是地地道道的折子戏。 思考题1. 试比较“四大声腔”的艺术

文档评论(0)

聚好信息咨询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公司能够提供如下服务:办公文档整理、试卷、文档转换。

认证主体鹤壁市淇滨区聚好信息咨询服务部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0611MA40H8BL0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