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五十九首.pptx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风五十九首唐代李白诗作目录注释译文作品原文0201创作背景作品鉴赏0304作者简介05基本信息《古风五十九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五十九首诗内容继承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和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的传统,或言己抱负,或咏古伤今,或讽刺现实。组诗以夏商周三代以来的“世道之治乱”为基本主题,反映出李白在诗学上并不是简单地附合当时推崇建安的流行风气,而是努力上溯风骚、尊复风雅,深化了初盛唐以来的复古诗学。在艺术上,诗人既运用写实手法,又进行想象夸张,有时还把抒写理想愿望和描写苦难现实结合在一首诗里。各首诗相对独立,但在主题、立意、风格及诗学渊源上又表现出整体性的特征。作品原文作品原文古风五十九首1其一大雅久不作2,吾衰竟谁陈3?王风委蔓草4,战国多荆榛。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正声何微茫5,哀怨起骚人6。扬马激颓波7,开流荡无垠。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8。自从建安来9,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10,垂衣贵清真11。群才属休明12,乘运共跃鳞。注释译文注释译文词句注释白话译文词句注释1.古风:即古诗、古体诗。2.大雅:《诗经》分风、雅(大雅、小雅)、颂三部分,大雅的内容多歌颂西周的文治武功。3.吾衰:语本《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此处李白自比孔子。4.王风:《诗经》中的“十五国风”之一,采自周代东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一带的民歌。委蔓草:凋零之意。5.正声:指大雅。6.骚人:指屈原,宋玉等楚辞作家。7.扬马:指扬雄和司马相如,汉代辞赋家。8.宪章:即法度。沦:沦丧。9.建安:汉献帝年号,此指以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与“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10.圣代:指唐代。元古:即上古。白话译文其一大雅之作久已断绝,我老了还有谁能讲述和继承这种文学精神呢?《诗经》的《王风》之中已多是衰败之音,战国时代的文风更是荒芜不堪。七雄如龙虎相斗,最后秦国以武力得天下。正声此时何其微茫,而骚人却唱起了哀怨之歌。汉代的扬雄和司马相如更是推波助澜,此风激荡到了极点。其后时代废兴,文风万变,但正声的法度却已荡然无存。自从建安以来,文风绮丽,更不足珍。直到当今才恢复了元古的风气,垂衣而治,政治清明,民风真朴。当今群才,欣逢盛世,遂应运而起,如鱼龙腾跃,各显神通。如今的文风也是文质并胜,众多诗人如同秋夜的星星,布满了天空。创作背景创作背景李白集中总题为“古风”的五十九首诗,在编排上并无次第。这五十九首诗并非一时一地之作。比较确定的是其二《蟾蜍薄太清》为伤王皇后被废为庶人之事,此事在开元十二年(724),则此诗应该是作于开元十二年之后。其四《凤飞九千仞》作于天宝十三载(754)诗人在秋浦时期。其十九《西上莲花山》作于至德元载(756)诗人由梁宋奔玉华山时。其二十四《大车扬飞尘》作于开元十八年(730)诗人入长安时。这组诗中最晩的作品,据詹锳《李白诗文系年》,为乾元二年(759)所作的其五十八《我行巫山渚》、其五十九《恻恻泣路歧》。作品鉴赏作品鉴赏整体赏析名家点评整体赏析这五十九首诗以三代以来的“世道之治乱”为基本主题,题作“古风”,意为效古风人之体,含有视自己这一组诗为“希圣”的“删述”事业之意。它反映出李白在诗学上并不简单附合当时推崇建安的流行风气,而是努力上溯风骚、尊复风雅,深化了初盛唐以来的复古诗学。诗以“古风”为题,而不沿前人“咏怀”“感遇”“拟古”“古意”之类的题目,是因为李白虽效法汉魏而志在《雅》《颂》《国风》,与陈子昂、张九龄仅以汉魏为效法对象不同。为了区别于前人,以自见宗旨,所以称为“古风”。《雅》《颂》的体制过于尊严,并且是王道大行时的创作,李白虽然称唐玄宗朝为“圣代复玄古,垂衣贵清真”,但那只是对本朝颂扬之辞,不可能真的认可其当朝为王道大行之世。所以他最然以《雅》《颂》为诗道的最高境界,但自身的创作,却是不能僭越雅之名。况且《古风五十九首》在内容上也是以讽喻为多,缺少雅的内容。所以他的这一组诗,不托名雅而是托名于风诗,又取前人“拟古”“古意”之意,题为“古风”。李白以“古风”标题,标志着他对初唐以来的复古诗学的一种深化:初唐诸家如杜审言、李峤等由晋宋夷雅之体入手,以补救齐梁之绝俗,陈子昂、张九龄则上溯汉魏,提倡风骨;盛唐诸家,大倡建安风骨,并时诸人如王维、孟浩然,俱从学习建安体入手。李白在前述诸家复古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上溯风骚及汉乐府歌诗,体制更加自由,意趣更加奔放,荡尽齐梁遗风。这一点李阳冰《草堂集序》已经指出:“凡所著述,言多讽兴,自三代以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宋,鞭挞扬马,千载独步,唯公一人。”“卢黄门云:陈拾遗制颓波,天下质文翕然一变。至今朝诗体,尚有齐梁宫掖之风,至公大变,扫地并尽。名家点评宋代葛立方《韵语阳秋》:李太白《古风》二卷,近七十篇,分欲为神仙者,殆十三四。或欲把芙蓉而蹑太清,或欲挟两龙而凌倒景,或欲留玉舄而上蓬山

文档评论(0)

读书笔记工作汇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读书笔记工作汇报教案PPT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