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感动中国2022 年度人物事迹感想7 篇范
文
感动中国2022 年度人物事迹感想7 篇范文的详细读后感参考范
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这里给分享给同学们学习。
有一种温暖,不需要语言,就能传递,叫感动;有一种力量,不求
惊天动地,却足以令人震撼,叫感动。下面是我分享的感动中国2021
年度人物事迹感想,欢迎大家阅读。
感动中国2021 年度人物事迹感想1
昨天晚上坐在电视机前静静的看完《感动中国》,看完栏目,心
中突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引起我久久的思索。是什么样的情怀使他
们造就了如此浩瀚宏阔的精神世界走进他们,叩问自我,在感动中找
寻本真。
1992 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
走失孩子后的焦急,此后他们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为丢失孩子
的父母提供帮助。20__年,夫妇二人建起 “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
家长们寻找孩子。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
愿者。20__年,张宝艳提出的“建立打击拐卖的儿童 DNA 数据库的
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 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
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成立8 年来,“宝贝回家寻子网”
不断壮大,志愿者发展到 15 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
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是唯一与公安部
打拐办合作的全国性寻子网站,截至20__年11 月,“宝贝回家”志愿
者协会帮助超过1200 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
用心去看世界,浮沉过后,去发现细节的感动!
1
感动中国2021 年度人物事迹感想2
看过了感动中国后,总觉得那些被评选出来的人物个个都让我很
敬佩又感动。站在舞台上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们生活中的
普通人。
在20__年的感动中国的节目中,有隐姓埋名30 年的核艇之父黄
旭华;有的为了报答战友之情,日复一日地去战友的墓前,向战士们问
好的陈俊贵;段爱平用自己所有的钱,给返底村建造了一座学校等等。
在这些人物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刘盛兰。刘盛兰是位普通村
民,年轻时在外地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七十多岁的时候,
老伴就去世了,他成了孤寡老人。
1998 年,他在一张报纸上看到了一条求助的报道,从那时候开
始,刘盛兰就用自己微薄的工资捐给那些贫困的孩子。最多的时候,
他同时捐助了50 多名学生。每天清晨,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
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了一大堆破烂。他 17 年几乎
未尝过一点点的肉,没添过一件新衣服,“吝啬”得连一个馒头都舍
不得买。
看过 《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被刘盛兰爷爷深深地打动了,
我会向刘盛兰爷爷学习的,我会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看见盲
人要过马路时,上去搀扶;在公交车上看见老人,主动让座等等。
感动中国2021 年度人物事迹感想3
近日我们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感动中国的动人故事,让我热
泪盈眶。因为每一个人后面都承载着一个感人的故事,温暖着每一位
中国人的心,也在内心深处感触着人间最美好的大爱。他们当中的有
些事情是我们大多数人无法想象的,但是他们做到了,不是他们有什
么超强的能力,而是他们有一颗坚强的心、执着的心!他们中间大部分
2
人都是那样的普通,不是什么大款,也不是什么高官,但他们用平凡
的双手,高尚的心灵,成就了伟大的事迹,这也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
乐于助人,舍小家为大家的优良传统,也正是现代社会越来越缺少的。
我看到胡忠和谢晓君他们夫妇都是城里的老师,本可以在城市里
享福的他们,却放弃了城里的安逸生活,而是带上年幼的女儿,毅然
来到偏远的山区,当起了志愿者,义务为那里的孤儿们传授知识,一
干就是十几年。由于那里海拔高,空气稀薄,谢晓君经常有高原反应。
那里物资匮乏,条件艰苦每个月只有300 的生活费。就是在这样的情
况下,胡忠和谢晓君夫妇一直坚守在大山上,没有放弃。生命的多少
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奉献计算。胡忠谢晓君所代表的一类人,
为什么能放弃那么好的环境,而到偏远的山区支教靠的是什么就是一
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态度。为了让自己掌握知识,懂得道
理,他们甘当红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自己苦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