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B_T 4726.8-2021CN 含铁尘泥 碳含量的测定 红外线吸收法.docx

YB_T 4726.8-2021CN 含铁尘泥 碳含量的测定 红外线吸收法.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77.140.99 CCS H 34 中华人民共和国黑色冶金行业标准 YB/T 4726.8—2021 含铁尘泥 碳含量的测定 红外线吸收法 Ferric-containing dust and sludge—Determination of carbon content—The infrared absorption method 2021-05-17发布 2021-10-01 实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工 业 和 信 息 化 部 发 布 YB/T 4726.8—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 YB/T4726 《含铁尘泥》的第8部分。 YB/T 4726 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锌含量的测定 EDTA 标准溶液滴定法 —第2部分:氯离子含量的测定 硝酸银滴定法 本文件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 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东省冶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倪守生、王向阳、刘伟、高洪吉、张莉、仇金辉、支浩、吴丽娟、蒋洪娇、王姜维、 杨繁、张若鹏。 YB/T 4726.8—2021 含铁尘泥 碳含量的测定 红外线吸收法 警告:使用本文件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实践经验。本文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 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用红外线吸收法测定含铁尘泥中碳含量的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含铁尘泥中碳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质量分数):0.1%~30.0%。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 件 GB/T 2007.2 散装矿产品取样、制样通则 手工制样方法 GB/T 6379.2 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 第2部分:确定标准测量方法重复性 与再现性的基本方法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标识和判定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原理 试样于高频感应炉的氧气流中加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由氧气载至红外线分析器的 测量室,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吸收某特定波长的红外能,其吸收能与其浓度成正比,根据检测器接收能 量的变化可测得碳含量。 5 试剂及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 5.1 丙酮,蒸发后的残余物含碳量小于0.0005%。 5.2 高氯酸镁,无水、粒度为0.7mm~1.2 mm。 5.3 烧碱石棉,粒状。 5.4 玻璃棉。 5.5 钨粒,碳量小于0.002%,粒度0.8 mm~1.4 mm。 5.6 锡粒,碳量小于0.002%,粒度0.4 mm~0.8mm。 必要时应用丙酮(见5.1)清洗表面,并在室温下 干燥。 工 2 YB/T 4726.8—2021 5.7 纯铁,碳量小于0.002%,屑状。 5.8 氧气,纯度大于99.95%,其他纯度氧气若能获得低而一致的空白时,也可以使用。 5.9 动力气源,氮气、氩气或压缩空气,其杂质(水和油)含量小于0.5%。 5.10 陶瓷坩埚,直径×高:23 mm×23mm 或25 mm×25 mm,并在高于1200℃的高温加热炉中灼烧 4 h或通氧灼烧至空白值为最低。 5.11 坩埚钳。 6 仪器及设备 6.1 烘箱,温度可控制在105℃±2℃。 6.2 红外线吸收定碳仪及相关设备: a) 红外线吸收定碳仪(灵敏度为1.0×10-?),其装置如图1所示。 21 21 3 4 5 6 10- 11 12 13 8 9 7 标引序号说明: 1——氧气瓶; 2——两级压力调节器; 3——洗气瓶; 4,9-—干燥管; 5——压力调节器; 6——高频感应炉; 7——燃烧管; 8——除尘器; 10——流量控制器; 11——氧化碳转换为二氧化碳的转换器; 12——除硫器; 13——二氧化碳红外检测器。 注:有一氧化碳检测池的定碳仪可不需要一氧化碳为二氧化碳的转换器。 图 1 红外线吸收定碳仪装置图 b) 干燥管:内装高氯酸镁(见5.2)。 3 YB/T 4726.8—2021 c) 洗气瓶:内装烧碱石棉(见5.3)。 6.3 气源 6.3

文档评论(0)

consul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consult

认证主体山东持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100MA3QHFRK5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