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_T 67-2017CN 地震卫星电磁观测测项分类与代码.docx

DB_T 67-2017CN 地震卫星电磁观测测项分类与代码.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669 ICS 91.120.25 P 15 备案号:59909—2017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地 震 行 业 标 准 DB/T 67—2017 地震卫星电磁观测测项分类与代码 Classification and code for electromagnetic observation item onboard seismic satellite 2017-09-26发布 2018-01-01 实施 中 国 地 震 局 发 布 1670 DB/T 67—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TC 225) 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 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冬梅、张学民、申旭辉、王兰炜、陈化然、詹艳、何宇飞、张宇。 1671 DB/T 67—2017 地震卫星电磁观测测项分类与代码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震卫星电磁观测测项的分类原则、分类方法和编码方法,给出了地震卫星电磁观 测测项的分类与代码表。 本标准适用于地震卫星电磁观测测项及产出数据的汇集、管理、交换和应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027—2002 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GB/T 20001.3—2001 标准编写规则 第3部分:信息分类编码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卫星电磁观测 electromagnetic observation onboard satellite 用搭载在卫星上的仪器对电离层中电磁场及其变化以及电离层相关参数,如等离子体原位、高能 粒子、电离层结构等的观测。 3.2 卫星电磁观测测项 electromagnetic observation item onboard satellite 卫星电磁观测的方法门类。 3.3 测项分量 component of observation item 属于同一观测方法门类下的各项观测。 [DB/T3—2011, 定义3.2] 3.4 等离子体 plasma 一种电离的气体,以自由电子和带电离子为主要成分的物质形态,常被看作是物质的第四态,具 有很高的电导率,与电磁场存在极强的耦合作用,整体呈电中性。 1672 DB/T 67—2017 3.5 高能粒子 energetic particle 能量范围从数千电子伏特至数百兆电子伏特的粒子,主要包括质子和电子,此外还有原子核和其 他亚原子粒子等。 3.6 电离层 ionosphere 高层大气中被太阳辐射部分电离的区域,能显著影响无线电波传输,高度大约从60 km 到 1000km 之间,通常又可以分为D、E、F 区。 [GB/T 30114.2—2014,定义5.1] 3.7 电 离层闪烁 ionospheric scintillation 无线电波穿越电离层时,受电离层不规则结构引起的信号振幅、相位等短周期不规则变化。 4 分类原则和方法 4.1 分类原则 4.1.1 应能区别卫星电磁观测与地面电磁观测、卫星其他物理量或化学量观测。 4.1.2 按照卫星电磁观测的观测类别、观测对象、观测分量或分项依次进行划分。 4.2 分类方法 本标准采用GB/T 7027—2002给出的线分类法,将地震卫星电磁观测测项分成四个层级: 第一层级为地震卫星电磁观测,以区别于地震行业的地面电磁观测和其他学科的卫星观测 第二层级为观测类别,用于表征在地震卫星电磁观测中,为获得电离层电磁信息而开展的不 同类别的观测,包括电场、磁场、等离子体原位、高能粒子、电离层结构等观测; 第三层级为观测对象,以表征电离层电磁信息特征的物理量为依据,用于区分同一类别的不 同观测对象; 第四层级为测项分量或分项,用于区分同一观测对象的不同分量或分项。 5 编码方法 5.1 本标准分类与代码表的编排采用GB/T 20001.3—2001表A.1 示例方式。 5.2 本标准采用4位编码。自左至右,第1位采用大写字母A~Z 编码,第2位至第4位采用数字1~ 9编码,编码可不连续。第1位取“A”,表示地震卫星电磁观测;第2位表示地震卫星观测中不同观 测类别序号;第3位表示同一观测类别中不同观测对象序号;第4位表示同一观测对象中不同观测分 量或分项序号。具体编码结构如图1所示。 1673 DB/T

文档评论(0)

consul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consult

认证主体山东持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100MA3QHFRK5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