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669
ICS 91.120.25
P 15
备案号:59909—2017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地 震 行 业 标 准
DB/T 67—2017
地震卫星电磁观测测项分类与代码
Classification and code for electromagnetic observation item
onboard seismic satellite
2017-09-26发布
2018-01-01 实施
中 国 地 震 局 发 布
1670
DB/T 67—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TC 225) 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 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冬梅、张学民、申旭辉、王兰炜、陈化然、詹艳、何宇飞、张宇。
1671
DB/T 67—2017
地震卫星电磁观测测项分类与代码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震卫星电磁观测测项的分类原则、分类方法和编码方法,给出了地震卫星电磁观 测测项的分类与代码表。
本标准适用于地震卫星电磁观测测项及产出数据的汇集、管理、交换和应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027—2002 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GB/T 20001.3—2001 标准编写规则 第3部分:信息分类编码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卫星电磁观测 electromagnetic observation onboard satellite
用搭载在卫星上的仪器对电离层中电磁场及其变化以及电离层相关参数,如等离子体原位、高能 粒子、电离层结构等的观测。
3.2
卫星电磁观测测项 electromagnetic observation item onboard satellite
卫星电磁观测的方法门类。
3.3
测项分量 component of observation item
属于同一观测方法门类下的各项观测。
[DB/T3—2011, 定义3.2]
3.4
等离子体 plasma
一种电离的气体,以自由电子和带电离子为主要成分的物质形态,常被看作是物质的第四态,具 有很高的电导率,与电磁场存在极强的耦合作用,整体呈电中性。
1672
DB/T 67—2017
3.5
高能粒子 energetic particle
能量范围从数千电子伏特至数百兆电子伏特的粒子,主要包括质子和电子,此外还有原子核和其 他亚原子粒子等。
3.6
电离层 ionosphere
高层大气中被太阳辐射部分电离的区域,能显著影响无线电波传输,高度大约从60 km 到 1000km 之间,通常又可以分为D、E、F 区。
[GB/T 30114.2—2014,定义5.1]
3.7
电 离层闪烁 ionospheric scintillation
无线电波穿越电离层时,受电离层不规则结构引起的信号振幅、相位等短周期不规则变化。
4 分类原则和方法
4.1 分类原则
4.1.1 应能区别卫星电磁观测与地面电磁观测、卫星其他物理量或化学量观测。
4.1.2 按照卫星电磁观测的观测类别、观测对象、观测分量或分项依次进行划分。
4.2 分类方法
本标准采用GB/T 7027—2002给出的线分类法,将地震卫星电磁观测测项分成四个层级:
第一层级为地震卫星电磁观测,以区别于地震行业的地面电磁观测和其他学科的卫星观测 第二层级为观测类别,用于表征在地震卫星电磁观测中,为获得电离层电磁信息而开展的不
同类别的观测,包括电场、磁场、等离子体原位、高能粒子、电离层结构等观测;
第三层级为观测对象,以表征电离层电磁信息特征的物理量为依据,用于区分同一类别的不 同观测对象;
第四层级为测项分量或分项,用于区分同一观测对象的不同分量或分项。
5 编码方法
5.1 本标准分类与代码表的编排采用GB/T 20001.3—2001表A.1 示例方式。
5.2 本标准采用4位编码。自左至右,第1位采用大写字母A~Z 编码,第2位至第4位采用数字1~ 9编码,编码可不连续。第1位取“A”,表示地震卫星电磁观测;第2位表示地震卫星观测中不同观 测类别序号;第3位表示同一观测类别中不同观测对象序号;第4位表示同一观测对象中不同观测分 量或分项序号。具体编码结构如图1所示。
1673
DB/T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CB 20022-2018CN 舰船三维建模通用要求.docx
- CB 20023-2018CN 舰船船体结构建模和输出要求.docx
- CB 20024-2018CN 舰船电气建模和输出要求.docx
- CB 20025-2018CN 舰船管系和暖通建模和输出要求.docx
- CB 20026-2018CN 舰船舾装件建模和输出要求.docx
- CB 20027-2018CN 舰船船体曲面建模要求.docx
- CB 20103-2018CN 潜艇调整水舱移水倾斜试验方法.docx
- CB 20589-2018CN 舰载直升机着舰格栅安装工艺要求.docx
- CB 20590-2018CN 舰船用高温高压管路锥形法兰组件规范.docx
- CB 20591-2018CN 舰船用高温高压管路爪式通舱件规范.docx
- DB_T 68-2017CN 地震台站综合防雷.docx
- DB_T 69-2017CN 活动断层探察 遥感调查.docx
- DB_T 72-2018CN 活动断层探察 图形符号.docx
- DB_T 73-2018CN 活动断层探察 1:250 000地震构造图编制.docx
- DB_T 80-2018CN 地震灾害遥感评估 产品产出技术要求.docx
- DB_T 85-2021CN 地震监测台网编码规则.docx
- DB_T 86-2021CN 地震波形数据通道标识.docx
- DB_T 87-2021CN 地震观测仪器型号编码及名称命名规则.docx
- DB_T 88-2022 地震台网运行规范 地倾斜和地应变观测.docx
- DB_Z 1-2021CN 地震信息化标准体系表.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