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G_T 4749-2014 金属氧化物混相颜料.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87.060.10 G 54 备案号: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 4749—2014 金属氧化物混相颜料 Metal oxide mixed-phase pigments 2014-12-31 发布 2015-06-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HG/T 4749—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TC5) 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南巨发科技有限公司、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西万相新材 料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文强、沈苏江、雷平岳。 HG/T 4749—2014 金属氧化物混相颜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氧化物混相颜料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取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金属氧化物混相颜料。产品主要应用于涂料、塑料、陶瓷、玻璃、搪瓷等领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17—1986 颜料水悬浮液 pH 值的测定 GB/T 1864—2012 颜料和体质颜料通用试验方法 颜料颜色的比较 GB/T 3186 色漆、清漆和色漆与清漆用原材料 取样 GB/T 5211.2-2003 颜料水溶物测定 热萃取法 GB/T 5211.3-1985 颜料在105 ℃挥发物的测定 GB/T 5211.5-2008 颜料耐性测定法 GB/T 5211.15 颜料和体质颜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5部分:吸油量的测定 GB/T 5211.18 颜料和体质颜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8部分:筛余物的测定 水法(手工操作) GB/T 5211.19-1988 着色颜料的相对着色力和冲淡色的测定 目视比较法 GB/T 5211.20-1999 在本色体系中白色、黑色和着色颜料颜色的比较 色度法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13451.2-1992 着色颜料相对着色力和白色颜料相对散射力的测定 光度计法 HG/T 3853—2006 颜料干粉耐热性测定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金属氧化物混相颜料 metal oxide mixed-phase pigments 以各种金属氧化物或金属盐类化合物为主要原材料经化学合成的干粉状无机着色颜料。 4 产品分类 本标准中金属氧化物混相颜料产品按组成分为5类,对应的颜料索引号 (C.I. 号)列于表1。 2 HG/T 4749—2014 表 1 产品分类 产品名称 颜料索引号 钛铬棕 颜料棕24 77310 钛镍黄 颜料黄53 77788 钴绿 颜料绿50 77377 钴蓝 颜料蓝28 77346 铜铬黑 颜料黑28 77428 5 要求 本标准规定的金属氧化物混相颜料产品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 2 要求 项 目 指 标 钛铬棕 钛镍黄 钴绿 钴蓝 铜铬黑 外观 红光黄色 粉末 绿光黄 色粉末 绿色 粉末 蓝色 粉末 黑色 粉末 颜色 商定 相对着色力 商定 105℃挥发物质量分数/% ≤0.3 水溶物质量分数/% ≤0.4 筛余物质量分数/% (45μm筛孔) ≤0.1 吸油量/(g/100 g) ≥10,≤25 ≥25. ≤40 ≥10,≤25 水悬浮液pH值 ≥6. ≤9 耐化学品 耐酸性/级 5 ≥4~5 耐碱性/级 5 ≥4~5 耐热性/℃ ≥800 ≥1000 ≥600 6 取样 按 GB/T3186 确定。 7 试验方法 的规定取受试产品的代表性样品。也可按商定方式取样。取样量根据检验需要 7.1 外观 目测: 3 HG/T 4749—2014 7.2 颜色 7.2.1 总则 提供了两种方法: “A 法 目视法”和“B 法 仪器法”。可商定选用其中任一方法。 7.2.2 A 法 目视法 按 GB/T 1864-2012的规定进行,分散体的制备选用自动研磨机法。试样量为1.0g, 精制亚麻 仁油加量为0.5 mL~1.5mL。 7.2.3 B 法仪器法 按GB/T 5211.20—1999 的规定进行。 7.3 相对着色力 7.3.1 总则 提供了两种方法: “A 法 目视法”和“B 法 仪器法”。可商定选用其中任一方法。 7.3.2 A 法目视法 按 GB/T 5211.19-1988

文档评论(0)

consul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consult

认证主体山东持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100MA3QHFRK5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