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修订版)下册教学设计-拿来主义.pdfVIP

中职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修订版)下册教学设计-拿来主义.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拿来主义 第一部分 课文解读 内容解读 《拿来主义》发表于1934年6月4 日,作者鲁迅。内容中批判了当时国民党的卖国主 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 的论点。文章深入浅出、浅显易懂、耐人寻味。 结构思路 从结构上来说,全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第1、2段是揭露批判国民党政府在文化上奉行“送去主义”的媚外求荣和欺世惑众的 可耻行为。 第3、4段是揭露“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第二部分(第5~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 的错误倾向。 第5段正面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 第6段揭示“送去主义”的危害和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 第7段揭示“拿来主义”的含义就是“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8段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9段从正面具体而形象地阐明“拿来主义”的原则和方法。 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 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 教案示例 教案示例(一) 教学目的: 1.了解和学习鲁迅先生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发扬“拿来主义”精神,阅读 中外作品时注意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2.理解本文在批判中立论的方法,领会运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来论证论点 的写作特色。 教学设想: 1.以本文作为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教材,重点放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使学生弄清楚什么 是“拿来主义”; 2.文章前半部分是难点,着重使学生认识“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不在个别实例和 语句上纠缠; 3.重要段落加强朗读背诵,以加深对文章主要观点的理解。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弄清“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体会幽默讽刺的语言在批判错误观点时显现的表现力。 教学内容与步骤: 1.由课外阅读引入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天津有位作家叫冯骥才,他出访法国时,曾有一件趣事,同学们知道吗?(略作停顿说) 在一次访法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蜂拥而至,接二连三地向冯先生发问。其中一位记者问: “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 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冯先生,会怎样回答呢?(多方启发,让学生进入角色)冯先生说:“不! 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也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了满堂喝彩。 是的,冯先生的意思是说我们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继承文化遗产 和我们的改革开放一样,只要我们坚持“拿来主义”的原则,就一定成功。为什么要拿来, 怎样拿来,这正是我们今天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拿来主义)。 2.解题: 请同学看课文注释①,回答《拿来主义》一文选自何书。 针对学生回答,指出: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杂文》。有一段时间,鲁迅 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 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 慨之情。“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 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师生共读:且介亭杂文。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词语。什么叫“拿来主义”呢?为什么对文化遗产必须 采取“拿来”的态度呢?这就是学习这篇文章要弄明白的问题。 3.讲读课文前半部分。 文章前半部分是第一段到第四段。请同学们阅读思考:鲁迅先生在提出“拿来主义”主 张之前,先批判了哪些主义?重点在揭露和批判什么主义? 同学阅读、思考、回答,明确:批判“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重点在后者。运用 学生粗知的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等历史知识,加深对“又碰了一串钉子”的 理解,懂得文章开头两句话从追述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入手,非常概括地说明中国近百年 来从盲目排外到一味媚外,从“闭关主义”一变而成“送去主义”,从历史、社会根源揭示 “送去主义”的本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