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 病原菌 Pathogens 1 学名及分类: 禾顶囊壳Gaeumannomyces gramims , 属子囊菌亚门顶囊壳属真菌; 2 病原形态: 病菌的匍匐菌丝粗壮,粟褐色,有隔。老化菌丝多呈锐角分枝,分枝处主枝与侧枝各形成一隔膜,呈现“∧”形。匍匐菌丝3-4根聚集在一起,在寄主根茎和叶鞘表面形成网纹,在根部多与根轴平行生长。 子囊壳黑色,球形或梨形,顶部有一稍弯的颈。子囊无色,棍棒状。子囊内有8个平行排列的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无色,线状稍弯曲。 1 图2-5 小麦全蚀病菌 1.子囊壳 2.子囊 3.子囊孢子 3 病原生物学: 病菌生长温度范围3-33℃。子囊形成适温20℃左右,子囊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20-25℃,病菌侵染的最适温度12-18℃。 病菌生长发育要求较高的空气和土壤相对湿度,相对湿度80%-90%为适宜条件,低于50%则生长减慢,也不易产生子囊壳。 病菌对pH的适应范围较广,以pH5.5-8.5为最适。 4 病原菌生理分化: Walker(1975)根据病菌附着枝的形态及病原菌的致病性将禾顶囊壳划分为3个变种,即: 小麦变种G. graminis var. tritici , 禾谷变种G. graminis var. graminis 燕麦变种G. graminis var. avenae 。 我国小麦全蚀病菌主要为小麦变种。 寄主范围: 病菌除危害小麦外,还能危害大麦、黑麦、玉米、谷子、燕麦等禾木科作物及禾木科杂草。 3个变种寄生范围有一定区别: 小麦变种寄主范围较广,但不侵染燕麦,能侵染高梁根但不造成发病; 燕麦变种主要侵染燕麦属、小麦属和大麦属,对禾本科杂草的致病性较小麦变种和禾谷变种强; 禾谷变种主要侵染稻属、狼尾草属及其他禾本科杂草,致病性较弱。 三 侵染循环 Diseases cycle 1 越冬和初侵染: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夏或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存活于未熟腐有机肥中的病残体也可作为初侵染源。以寄生方式在自生麦苗、杂草或其他作物上的全蚀病菌也可以传染下一季作物。 小麦全蚀病菌为土壤寄居菌,病原在土壤中存活1-5年不等,一年轮作可使病害减轻。 2 传播: 此病是一种土传病害,施用带有病残体的未腐熟的粪肥也可传播病害。田间浇水、翻耕犁耙等导致病菌在较近距离的扩散。 种子间混杂的病残体的具有传病作用。无病区应禁止从病区调运种子。 3. 侵染: 病菌菌丝或孢子萌发产生的菌丝多3-4根聚集在一起在寄主和根茎表面形成菌丝网,分支菌丝形成附着枝,其端部又产生侵入丝侵入寄主。 2.小麦腥黑穗病: 此病是一种单循环系统侵染的病害,其侵染来源有3个方面: ①种子带菌:小麦在脱粒时,碾碎了病粒,使冬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或菌瘿及菌瘿的碎片混入种子间。 ②粪肥带菌:打麦场上的麦糠,碎麦秸及尘土混入肥料,或用带菌麦草饲喂牲畜及带菌种子饲喂家禽,通过消化道后,冬孢子没有死亡,而使粪肥成为侵染来源。 ③土壤带菌:病粒落入田间,或靠近打麦场的麦田,在打场时,由风吹入冬孢子,而造成土壤传染。 上述3种情况,以种子带菌为主。 小麦种子播种后,当种子发芽时,冬孢子也随即萌发,由胚芽鞘侵入幼苗,并到达生长点,菌丝随小麦生长而发展,到小麦孕穗期,病菌侵入幼穗的子房,破坏花器,形成黑粉,使整个花器变成菌瘿。 3. 小麦秆黑粉病: 秆黑粉病菌以土壤传播为主,种子和粪肥也能传播。小麦收获后,冬孢子散落于土壤中或随病残体进入土壤中越冬。 越冬的冬孢子,在小麦种子播种发芽后,也开始萌发并从幼苗胚芽鞘侵入,并进入生长点,为系统侵染病害。 单循环病害,一年只能侵染一次。 四 流行条件 Epidemiology 1. 小麦散黑穗病: 散黑穗病发病率高低,与上一年病菌侵入率有直接关系,上一年开花期的气象条件与病菌数量对下一年的发病影响很大。 小麦开花期遇有细雨和多雾、温度高的环境,有利冬孢子萌发和侵入,种子带菌率就高;相反,如开花期干旱,孢子难以发芽,种子带菌率就低。此外,开花期遇有暴风雨,可将冬孢子淋于地下,不利于传播,发病亦少。 品种抗病性对病害也有一定影响,抗病性强的品种发病轻,一般颖片开张大的品种较感病。 2. 小麦腥黑穗病: 腥黑穗病属幼苗侵入系统侵染的病害,凡是影响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鹦鹉养殖与驯化.pdf VIP
- 2025届高考英语二轮复习:非谓语动词课件 (共49张PPT).ppt.pptx VIP
- 雕刻机快速调试使用指南教学文稿.pdf VIP
-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复习全册必背知识点汇总(按单元整理).docx VIP
- 骨折术后护理查房.pptx VIP
- 《高校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全套教学课件.pptx
- 2025年新高二数学专项提升(人教A版)暑假培优练04 直线与圆 (14大巩固提升练+能力提升练+高考专练) 学生版.pdf VIP
- 2026届高考数学专项复习:直线与圆.pdf VIP
- 第二章 直线和圆的方程 重点题型章末总结(14类热点题型讲练)原卷版-2025-2026学年高二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df VIP
- 执业药师中药二单味药整理学习.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