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2017-2018学年
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每当谈起战争话题,总有人觉得推崇谦谦君子的中国文化缺少铁血霸气的一面。从史实
上看,中华文明崛起于中原农耕地带,四面受攻。特别是北方毗邻草原游牧民族,战争频仍。
相对于扛锄牵牛、单独劳作的农耕民族而言,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就是骑马射猎、团队合作,
有巨大的天然军事优势。然而,从黄帝北逐荤粥开始,历经夏、商、周、秦,直到汉武帝、
唐太宗分别击败匈奴、突厥,中原文明始终经受住了强悍的游牧民族的军事冲击,不断发展
壮大。显然,谦谦君子也绝非任人宰割的懦弱者。那么,中国文化对战争有什么看法呢?
第一,不推崇战争。中国文化爱好和平。孔子说,“仁者,爱人”。以爱护别人为己任的
仁者,当然不会热衷于剥夺别人的生命。汉传佛教强调“慈悲为怀”,主张吃素,连动物的
生命都不愿剥夺,遑论战争。老子关于战争的论述更充分。他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
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武器、战争都是不祥之物,也非君子所喜欢的,只有在不得已
时才会用它;“若美之,是乐杀人”——如果喜欢武器、推崇战争,就是以杀人为乐;“夫乐
杀者,不可得意于天下”——以杀人为乐的人,不可能真正得到天下人的认可。
第二,不惧怕战争。中国文化重视精神,追求正义,有重义轻死的一面。比如,孔子说
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玄奘说过“宁可就西而死,岂东归而生”,
文天祥说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体现在战争上,就
是不畏强敌、不怕牺牲。一般的征服者战争,能胜则愿战,不胜则愿降;必胜则必战,必败
则必降。而中国文化更推崇的是:无关正义,必胜亦不战——不打不正义的战争,不欺凌弱
小;正义所在,必败亦必战——即便敌强我弱、明知必败,也会勇于亮剑、绝不屈服,甘愿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自恃武力强大而敢于言战,不是真正的勇敢;重义轻死,明知必败亦
必战,才是真正的勇敢。这也是中华文明不灭的关键之一。
第三,战争胜负的根本是民心。虽然不推崇战争,但中国文化对战争的研究非常深入。
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是什么?中国文化很早就对此做出明确论述——民心。《尚书·泰誓》
说,商纣王“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商纣王虽有亿万臣民,但人人离心离德;周武王“有
臣三千,惟一心”——周武王虽只有三千臣民,却众人一心,因此周武王就有能力战胜商纣
1
王。《孙子兵法》提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包括道、天、地、将、法五方面。其中,
道是居于首位的决定要素。道是什么呢?就是得民心。“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
可与之生”,也就是说执政者能让老百姓与自己同心同德、同生共死,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首
要条件。
(摘编自文运《不推崇也不惧怕,胜负根本在民心——浅谈中国文化对战争的看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骑马射猎、团队协作为生活常态的游牧民族,与耕地种田、个体劳作的农耕民族相比,
自然具有明显的军事优势。
B.中华文明在中原农耕地带崛起之后,经受住了北方强悍游牧民族长时间的军事压迫以及战
争的考验,一步步地发展壮大。
C.“仁者爱人”、“慈悲为怀”及 “兵者,不祥之器”,儒、释、道三家直接表达对战争看法
的言论,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战争观。
D.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中有为追求正义而视死如归的基因,体现在战争上,就是为了正义的
事业不畏强敌、不怕牺牲。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推崇谦谦君子的民族心理,决定了中国文化奉行的是不推崇战争的理念,而这也正是中华
民族曾经任人宰割的历史根源。
B.中华民族为追求正义,明知必败亦勇敢应战,这种“重义轻死”的精神传统,成为了中华
文明得以延续的一个关键因素。
C.不推崇战争,并不意味着中华民族对于战争缺乏研究,如 《尚书·泰誓》就有民心向背与
战争胜负关系的相关表述。
D.《孙子兵法》将得民心为内涵的“道”放在决定战争胜负诸因素之首,这是本民族“胜负
根本在民心”战争观的有力证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帝北逐荤粥,汉武帝、唐太宗分别击败匈奴、突厥,表明军事优势并非只由兵士的军事
技能、武器装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