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疗-法的学习教案.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频-电-疗-法的学习教案;高 频 电 疗 法; (一)定义与分类 频率 lOOkHz~300000MHz ,波长为3000m~1mm的交流电称为高频电。 应用高频电流或其所形成的电场、磁场或电磁场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高频电疗法(high frequency electro therapy)。 ;医用高频电疗法;(二)电学基础 1.电场 2.磁场 3.电磁场 4.电磁波 5.振荡电流:凡电流的强度与电压随着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称为振荡电流。 ;等幅振荡电流;6.波速、波长与频率 v=λf= 3×108m/s 波长与频率呈反比关系,即波长越短,频率越高;波长越长,频率越低。 7.电流、电阻、电压与功率 电流强度与电压(U)成正比,与电阻(R)成反比 ;(三)物理学特性 1.对神经、肌肉无兴奋作用 f 10MHZ,因而刺激肌肉周期0.01ms过短,不产生兴奋,且连续多个周期也不引起兴奋收缩反应。 2.无电解、电泳、电渗作用——正弦交流电 3.治疗时电极可离开皮肤 4.热效应明显 5.对皮肤无刺激,但过热可引起皮肤烫伤。 6.对神经肌肉的作用是降低神经兴奋性、缓解肌肉痉挛。 ;导体——传导电流;绝缘体(电介质)—位移电流;(一)温热效应 1.机制:任何形式的电能都能转变为热能 (1)欧姆耗损产热 (2)介质耗损产热 (3)共振吸收产热 热性质:内源热 ;内源热与外源热特性比较;2.治疗作用 改善血液循环 中小剂量高频电可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血液循环改善。 镇痛作用 中等剂量高频电的温热作用通过以下途径减轻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对各种神经痛,肌肉痉挛性疼痛,因肿胀引起的张力性疼痛,缺血性疼痛,炎症疼痛均有良好的止痛效果。 ;消炎作用 中小剂量高频电的温热作用可促进炎症消散,对各种急性、亚急性、慢性炎症,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炎症均有很好的效果 降低肌肉张力 中等剂量高频电的温热作用可以降低骨骼肌、平滑肌和纤维结缔组织的张力。;加速组织生长修复 中小剂量高频电的温热作用可促使组织修复生长。 提高免疫力 中小剂量高频电可增强免疫力,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治疗肿瘤 大剂量高频电所产生的高热有治癌作用,特别是表浅癌肿。; (二)非热效应 又称高频电磁震荡效应。 高频电的作用强度不致引起组织温度升高的条件下,也可以使组织的理化特性产生一系列的变化。 机制研究尚不够深入;2.非热效应的生理和治疗作用 (1)植物神经加速生长 (2)神经纤维再生加快 (3)控制早期急性炎症的发展,促使病灶 (晚期病灶)早日成熟;(六)高频电作用于人体的方式 1.直接接触法:电极与人体或黏膜或皮肤直接接触 2.电容场法:人体放在两电极之间。超短波 3.线圈法:用一根电缆把人体圈起来,通过电磁感应,感受涡流。短波 4.辐射场法:微波;(七)安全与防护;2、辐射防护 1.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多属可逆性 2.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因素 辐射源的情况:频率、波形、距离、操作方法 环境的情况:金属物、温度 受辐射者的情况 3.有关辐射的卫生标准 ; ;第二节 短波疗法;(一)定义: 应用短波电流所产生的高频电磁场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短波疗法。因短波疗法主要温热效应,常称为短波透热疗法。 常用波长频率:22m(13.56MHz) 11m(27.12MHz) 常用波型:等幅连续正弦波 波长:100m-10m 等幅脉冲正弦波;(二) 作用机制 1.电感场法—电缆法、线圈法 产热量公式:Q=kf2u2H2/R 上式中Q-产热量,K-常数,f-电流频率,H-磁场强度,g-组织导电率,u—组织导磁系数,R-组织电阻率 ; 涡电流—传导电流 欧姆耗损产热;产热大小的因素: 1.组织R值的大小 水R值较小,含水量高的组织产热较多 2.离电缆的远近 较近的产热多 ;2.电容场法:电容场法即利用电容电极间的高频交变电场作用于局部产生生物学效应。人体内脂肪、肌腱、韧带、骨骼等不能导电的组织属于电介质。 ;偶极子内电荷位置移动产生位移电流,偶极子高速旋转发生相互间的摩擦以及与周围媒质之间的摩擦,克服介质的阻力,引起能量的损耗,这种能量损耗发生于电介质之内称为介质损耗。;(1)对血管的作用  ①中等剂量—毛细血管先短暂收缩,继而出现持久扩张,血流增快,血管通透性增强,改善血循环。  ②剂量过大—血管麻痹,血管内皮细胞变性,毛细血管内血栓形成。;(2)对N-M的作用  ①小剂量—降低N兴奋性——镇静、止痛作用  ②中剂量—加速生长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