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临床常见病原菌
01简介感染率治疗耐药性检测方法预防目录0305020406
基本信息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为医院及社区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具有广谱耐药性,对β-内酰胺类和头孢类抗生素均耐药,对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氟喹喏酮类、磺胺类、利福平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对万古霉素敏感。
简介
简介耐甲氧西林金葡菌为临床常见病原菌,能产生多种毒素、酶及抗原蛋白。具有较强的致病力,能引起皮肤软组织感染,血流感染及全身各脏器感染。1961年临床上首次分离出MRSA,该菌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并对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多数耐药,导致该菌所致感染治疗困难,病死率高。20世纪80年代后医院内MRSA感染逐年增多,该菌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耐药性
耐药性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应用于临床,显著改善了患者预后,甲氧西林等耐酶青霉素可有效抑制耐药株;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遍布世界各地医院的MRSA菌株感染,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都耐药,对其它临床常用抗菌药也表现为不同程度耐药。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和澳大利亚先后报道社区获得或社区相关MRSA(CAMRSA)感染,1998年日本学者对CA MRSA菌株MW2全基因组测序表明CA MRSA菌株与HA MRSA菌株具有不同的基因背景。与HA MRSA相比较CA MRSA菌株带有PVL毒力基因。PVL(Panton Valentineleucocidin)是一种杀白细胞的外毒素,由噬菌体携带后与金葡菌染色体结合,可破坏人体白细胞,使人体遭受严重组织破坏,在儿童和成人患者产生坏死性皮肤损害和坏死性肺炎等。原因 mecDNA是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特有的DNA序列,长约30一45kb,位于细菌染色体上;mecA基因大量表达一种特殊的与β—2—内酰胺类抗生素结合活性很低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a,因此表现出耐药性。它包含于一个被称为SCCmec,SCCmec为一移动基因系列,它可作为mec基因在葡萄球菌之间水平传播的载体,使MRSA得以传播。同时SCCmec还可能整合除mec基因之外的许多耐药基因,因而MRSA表现多重耐药。SCCmec按内部结构组成的不同分为四种基因型别,不同的型别其耐药特征和流行不一样。
感染率
感染率国内外有关MRSA感染发生率的报道差异很大,欧洲不同国家间MRSA发生率最低的不到1%,最高的可达80%,国内不同地区和各医院之间也波动在20%~80%之间。
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临床常采用的MRSA检测方法大致分三类:除了针对MRSA的耐药性表型的传统药敏性试验及一些快速成品鉴定试剂盒外,分子生物学手段已经日趋成熟,主要包括基因探针技术和PCR技术。
治疗
治疗长期以来,万古霉素是治疗MRSA感染的金标准。1996年日本首次报道了万古霉素不敏感株Mu3。2002年美国报道首例万古霉素耐药株(VRSA),此后全球报道万古霉素株或耐药MRSA不断增多。迄今己报道VISA超过100株,VRSA16株。针对以上情况,新的抗MRSA感染药物的研发已取得不少进展,如利奈唑胺、达托霉素、替加环素、特拉万星、头孢洛林等。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这些新的抗MRSA药物具有良好抗菌活性,正在被临床验证中。2011年1月4日,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在线发布了首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治疗指南,该指南经美国儿科感染病学会、美国急救医师协会及美国儿科学会审核、认可。
预防
预防1、洗手,保持病房清洁,,严格灭菌;2、化学预防:防止鼻内MRSA转移(百多邦软膏)、合用百多邦和灭菌剂;3、对患者进行隔离;
谢谢观看
文档评论(0)